Sunday, 17 December 2006

 

A03. 我為何移民英國 Why I Immigrated To The UK

  

 





















中共是抱持唯物主義, 並不信神, 排斥任何宗教的政黨, 無法瞭解耶教精神信仰對人生價值的改變和提升。 ck雖然身懷絕症, 但當醫生告知可能只得一兩個月命的時候, ck處之泰然, 情緒毫無波動, 因為 CK 是基督教徒, 篤信主耶穌, 死亡只不過是主懷安息 , 與主同在,是基督徒終極的 目的,何懼之有? 耶教信仰給ck無限的信心和平安, 是任何其他 東西都沒有法代替的。


美國也是耶教國家, 警察們也篤信基督, 大愛包容, 與抗議者擁抱流淚, 一同禱告, 這是興高采烈,幸災樂禍 的藍絲們,所不會了解 和不會報導的。




[10:31 am, 25/09/2020] CK (Chun): 「專制主義」Despotism,指一個人或一個團體在行政層面使用所謂獨裁的管治形式。通常情況下,「統治者」擁有絕對權力或支配力,但不代表權力不受限制。


「專制主義」多指政治專制,但有時也指「經濟專制」、「文化專制」等其他方面。「政治專制」包含「君主專政」、「宗教專政」、「一黨專政」、「軍事專政」等多種形式。但對於諸如此類的簡單分類在世界上仍有爭議,且使用「專制主義」無法準確描述一個國家的政府形式或行政機關的性質。

[11:04 am, 25/09/2020] CK (Chun): 「威權主義」Authoritarianism 是「一種政體」或「意識形態」。奉行該主義的人認為政府應要求民眾絕對服從其權威,並限制個人的思想跟言論和行為自由,將「權力集中」於「單一領袖」或「小撮精英」,便是「威權主義」。


「威權領導者」時常「任意行使權力」而「不考慮」或「利用現有法律」去「擴大權力」,「公民」也通常無法透過「自由競爭」的「選舉」來替換之。「權力爭奪」與統治集團的「自由競爭」,是「有限」或「不存在」的。廣義上來說,威權國家包括缺乏「公民自由」的國家,例如「宗教自由」,或者在「自由選舉」後至少一次「政府」和「反對派」沒有「權力交替」的國家。

[11:35 am, 25/09/2020] CK (Chun): 倫敦的陷落對「國王約翰」來說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他明白當時的唯一出路是安排和平談判。6月10日,「英格蘭」的封建貴族在倫敦聚集,挾持「英格蘭國王約翰」。這些貴族提出一份清單,列出他們的要求,「約翰」勢不能擋,寡不敵眾,在不情願之下,無奈被迫贊成貴族提出的《男爵法案》Articles of the Barons。我們知道清單上的要求是什麼,因為這份文件仍然存在,它就收藏在「大英圖書館」The British Library 內。

[11:58 am, 25/09/2020] CK (Chun): 6月15日「約翰」在《男爵法案》蓋上「皇室蓋章」,貴族在4日後(6月19日)重申效忠約翰」。最後「皇室秘書」將「國王」與「貴族」間的協議正式成立,即成為最初的《大憲章》,並將副本抄送至各地,由指定的皇室官員及主教保存。

[0:04 pm, 25/09/2020] CK (Chun): 《男爵法案》是絕對獨特的文件,它是1215年的一個清單,詳列對國王的不滿和要求的改變。事實上,1215年6 月這個清單也出現在談判的主要參與者手上。不過,這份文件在什麼時候寫成和蓋章已經難以確定它大約是A4樣式大小的一張紙,以「拉丁文」書寫,字跡清楚,兩邊有空白留邊,字體很小,大約有七、八十行。最後是「國王蓋章」。

[0:14 pm, 25/09/2020] CK (Chun): 《男爵法案》是絕對獨特的文件,它是1215年的一個清單,詳列對國王的不滿和要求的改變。事實上,1215年6 月這個清單也出現在談判的主要參與者手上。不過,這份文件在什麼時候寫成和蓋章已經難以確定它大約是A4樣式大小的一張紙,以「拉丁文」書寫,字跡清楚,兩邊有空白留邊,字體很小,大約有七、八十行。最後是「國王蓋章」。


1215年的《大

[0:16 pm, 25/09/2020] CK (Chun): 1215年約翰國王與反叛貴族簽署的和平協議是用拉丁文在獸皮上書寫的。它在1217年重新發表時更名為「大憲章」。


儘管約翰國王與他的男爵們的緊張關係在1215年達到沸點,但其根源可以追述到更早的時候。大憲章誕生時代的巨大社會動蕩可以說是從1199年4月開始的,當時人稱獅心王的英格蘭國王理查德在圍困法國的一座城堡時死於弩傷。他的死使得他的弟弟繼承王位,新國王就是被很多人視為史上最糟君主的約翰國王。


東英吉利大學中世紀歷史教授尼古拉斯•文森特(Nicholas Vincent)說:「約翰國王繼位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約翰年輕時有一群朋友,他在理查二世和亨利一世的宮廷裏混了20年。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家族,擁有巨大財富和領地。但是在他當國王后,他拋棄了大多數年輕時代的朋友。這就成了他後來被一次又一次印證的東西,那就是他是一個靠不住的人。這也就是為什麼他身邊的人都不一定是他的朋友。他一有機會就會拋棄一個人,啟用另一個人。」


英王約翰在十三世紀初即位之後,一連串的事件令英格蘭的封建貴族起來反抗他,並要求限制絕對的王權。


首先是他奪得王位的手法遭人非議,前任英王獅心王理查德在1199年死後無子,出現兩名繼承人,即理查德的侄子亞瑟,和理查德的弟弟約翰。約翰將他的對手,亦即他的侄子阿瑟囚禁,之後阿瑟便失去音訊。很多人認為約翰暗殺了亞瑟以取得王位。

[0:16 pm, 25/09/2020] CK (Chun): 在距離溫莎幾英里遠的泰晤士河岸的一片濕地被形容是現代民主的誕生地。它的名字叫蘭尼美德(Runnymede)。


1215年6月的一天,數十名騎馬的男子來到這個地點。當時,一群反叛貴族與英格蘭的約翰國王見面,以便討論他們之間的分歧。


會談的結果是一項和平協議,約翰國王被迫贊成反叛貴族提出的「男爵法案」(Articles of the Barons)。


6月15日,約翰國王在蘭尼美德為法案蓋上王室的印章,反叛貴族們在4天後重新效忠約翰。


這份協議塑造了世界各地的司法體系、民主,甚至是我們今天所說的自由。這就是被後人稱之為的「大憲章」(Magna Carta)。


雖然第一次發佈的大憲章只維持了數星期,但是約翰國王死後的多次重新發佈,使它成為了永久的法律;大憲章也成為了日後英國政治秩序的基石,不少日後編成的政府憲法,包括美國憲法,都是起源自大憲章。它被視為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文件之一。


大憲章第63條應對一系列令人困惑的問題。它是一個範圍廣泛的法律文件。它維護了教會的自由,強調對個人自由的尊重,確保倫敦的自由,其他城市的自由,甚至連泰晤士河裏的魚偃這樣的雞毛蒜皮的小事也管到了。


要進一步了解大憲章給英國和英國以外的世界帶來什麼樣的影響,我們有必要先了解一下中世紀英國充滿動蕩的政治版圖。

[0:49 pm, 25/09/2020] CK (Chun): 在距離溫莎幾英里遠的泰晤士河岸的一片濕地被形容是現代民主的誕生地。它的名字叫蘭尼美德(Runnymede)。


1215年6月的一天,數十名騎馬的男子來到這個地點。當時,一群反叛貴族與英格蘭的約翰國王見面,以便討論他們之間的分歧。


會談的結果是一項和平協議,約翰國王被迫贊成反叛貴族提出的「男爵法案」(Articles of the Barons)。


6月15日,約翰國王在蘭尼美德為法案蓋上王室的印章,反叛貴族們在4天後重新效忠約翰。


這份協議塑造了世界各地的司法體系、民主,甚至是我們今天所說的自由。這就是被後人稱之為的「大憲章」(Magna Carta)。


雖然第一次發佈的大憲章只維持了數星期,但是約翰國王死後的多次重新發佈,使它成為了永久的法律;大憲章也成為了日後英國政治秩序的基石,不少日後編成的政府憲法,包括美國憲法,都是起源自大憲章。它被視為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文件之一。


大憲章第63條應對一系列令人困惑的問題。它是一個範圍廣泛的法律文件。它維護了教會的自由,強調對個人自由的尊重,確保倫敦的自由,其他城市的自由,甚至連泰晤士河裏的魚偃這樣的雞毛蒜皮的小事也管到了。


要進一步了解大憲章給英國和英國以外的世界帶來什麼樣的影響,我們有必要先了解一下中世紀英國充滿動蕩的政治版圖。

[2:56 pm, 25/09/2020] CK (Chun): 「英皇約翰」無意接受《大憲章》的約束,他是在武力之下才被迫在文件上簽署,特別是第六十一條幾乎褫奪了國王所有的權力。就在貴族離開倫敦,各自返回封地之後,「約翰」立即宣佈廢棄《大憲章》,「教宗」亦訓斥《大憲章》為「亨利三世」以「武力」及「恐懼」,「強加」於國王的「無恥條款」,教宗否定了任何貴族對權力的要求,又稱這樣做破壞了國王的尊嚴,第一次諸侯戰爭因此而爆發。

[2:58 pm, 25/09/2020] CK (Chun): 在那個時代的英國,國王與貴族間的關係非常緊張,國王擁有很大的權力,他有權向男爵們征收巨額遺產稅,控制男爵的財產等等,這都引起巨大的爭議。但影響國王與貴族關係的不光是徵稅問題。國王還干預司法系統,拖延立法,如果他不喜歡誰就可以在沒有經過任何司法程序的情況下沒收他的財產。所以,不光是錢的問題,國王可以不經審判地對付貴族讓人感到不滿。

[5:45 pm, 26/09/2020] CK (Chun): 星加坡就是其中一個「威權政府」。他有反對黨,一人一票的全民選舉。可是,政府對反對黨打壓,不斷用「法律」起訴反對黨的黨員,若有哪一個地區的議席,被反對黨員得勝市政府便會把該地區停水、停電。所以人民便不會投票給反對黨的黨員。


另一方面,它又實施嚴刑峻法。因為「口香糖」的餘渣,被人民丟在地上,很難清理。於是索性全國禁止吃「口香糖」。星加坡懲罰人民的罰則多多,所以暱名叫「罰款之國」A Fine Country。

[5:45 pm, 26/09/2020] CK (Chun): 以教立國

[5:55 pm, 26/09/2020] CK (Chun): 今天的美國是一個充滿無神論和世俗主義的社會,所有美國的教科書都致力將基督教對美國立國的影響遮蓋。


其實,美國的獨立宣言和憲法都充滿基督教的精神,美國的開國先賢中大部份是基督徒,即使不是基督徒者也深受基督教信仰影響,所以美國的根源是基督教的信仰和聖經的理念,是不可抹煞的事實。


此外,美國的憲法保障人權至上,所以國策基本上,沒有受基督教太大的影響,是比較寬鬆的「以教立國」的國家。

[6:09 pm, 26/09/2020] CK (Chun): 「以教立國」,是指由國家確立的「特定宗教」設為「國法」。擁有「國教」的國家並非一定是「神權國家」,也不代表「政府」一定受到「國教」控制。


國家或政府在當代社會中對公民施加國教影響的程度差別很大,從以「可蘭經」為法的沙特阿拉伯、伊朗,到以「聖經」精神為法的丹麥、英格蘭、蘇格蘭、挪威、冰島和希臘,基督教的最低度影響或根本沒有影響。

[6:20 pm, 26/09/2020] CK (Chun): 東南亞的一些國家將「佛教」確立為「國教」,例如泰國和柬埔寨。而歐洲地區的很多國家則把「基督教」的某個宗派確立為國教,如「天主教」、「新教」及「東正教」。


阿拉伯國家,如沙地阿拉伯和伊朗,則把「伊斯蘭教」確立為國教。「教主」的「行政權力」,比「總統」還要大。


日本在江戶時代,規定每戶家庭都必須歸屬在日本佛教某宗派之下,成為寺院的檀越,稱「寺檀制度」。


帝國時期則實施「國家神道」,將「神道」定為國民共通的信仰。實際上日本政府的這兩次行為,相當於訂定「佛教」與「神道」定為「國教」。


在「宗教改革」及「啟蒙運動」後,現代的「世俗國家」多實行「政教分離」,「官方宗教」不再支配「政府」。在「宗教自由」的保障和「世界人權宣言」下,做為「公民權利」,人們可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宗教信仰。


同樣的,各種宗教也不再受政府支配。正是出於這個理由,基督新教提出了政教分離的概念,並且在世界各地大力推廣。


全世界以憲法或其他法律條文規定基督宗教為國教的有英格蘭、丹麥、冰島、希臘等國家,但保障宗教自由。規定伊斯蘭教為國教的有伊朗、敘利亞、沙特阿拉伯等多數中東阿拉伯國家及亞洲的馬來西亞(馬來西亞憲法中規定伊斯蘭教為官方宗教而非國教,但國內仍然有伊斯蘭教國與世俗國家的爭議,而國內保障宗教自由)。規定佛教為國教的有不丹、柬埔寨等國家。這三個宗教也常被合稱為世界三大宗教。政教合一強制人民信奉國教(伊斯蘭教)的有沙特阿拉伯。


另外,雖強調宗教自由及政教分離,但許多國家如美國,以新教為主流歷史傳統,信奉基督教人口佔多數,故基督教在某些重要傳統儀式及制度設計上仍有特殊地位;土耳其在公立學校會推廣伊斯蘭教義,又如以色列的猶太教、日本的神道教、印度的印度教,雖然沒有法定國教地位,但由於深厚的歷史文化傳統聯繫,影響遍及大眾生活、政治等領域,都可視為一種隱性的國教。

[6:47 pm, 27/09/2020] CK (Chun): 基督教的國家,超過23億人口。佔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基督教」的教會可分為「基督教」Christian、「新教」Protestantism、以及「東正教」Eastern Orthodox 。

[6:52 pm, 27/09/2020] CK (Chun): 「伊斯蘭教」是僅次於「基督教」的宗教,擁有超過18億信徒,佔據世界人口超過23%。

[7:04 pm, 27/09/2020] CK (Chun): 「佛教」起源於古印度河流域迦毗羅衛國即現今尼泊爾和印度邊界間靠近尼泊爾,王室太子悉達多於35歲修道成爲釋迦牟尼佛後,在約前6世紀對弟子開示的「苦、集、滅、道」的教導內容,因緣轉趨為「宗教化」,為現代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對於世界上,尤其是東亞、中南半島文化具有深刻的影響,此外在中亞、南亞和南洋群島地區的文化曾具有廣泛的影響,現正在向歐洲、非洲、北美洲發展。


佛教經歷史發展,通過南、北兩條傳播途徑,現代存在南傳「上座部」佛教、北傳「大乘佛教」兩條支脈,其中「大乘佛教」又分為「顯宗」和「密宗」。

[7:09 pm, 27/09/2020] CK (Chun): 世界上的佛教徒大約有 5.35億 ,佔世界總人口的10%。


中國是「佛教徒」最多的國家,大約有2.44 億名「佛教徒」,佔中國總人口的18.2%。


中國的佛教徒大都信仰「大乘佛教」。「大乘佛教」也是「信徒最多」的「佛教教派」,「超過一半」的「佛教徒」是「大乘佛教」信徒。


信徒數第二多的流派是「上座部」佛教。「密宗」的信徒數目排名第三,也是「信徒最少」的一派。

[7:20 pm, 27/09/2020] CK (Chun): 「基督教」原是以傳揚「耶穌」所留下之福音,認為「耶穌」即是「基督」、「聖子」與「救世主」,並承繼「猶太教」經典及信仰背景的一神教。起源於西亞的巴勒斯坦地區,以「耶穌」所傳揚「福音」及其「事蹟」,節錄為《新約聖經》,並合併「猶太教聖經」為「舊約聖經」,整合成「聖經全書」做為其「宗教經典」,其中以「新約聖經」為「最高」信徒生活及行為指引,信徒稱為「基督徒」,「基督徒」組成的團體則稱為「基督教會」。

[7:25 pm, 27/09/2020] CK (Chun): 基督教在2015年,有23億人口。該信仰佔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基督教的教會可分為基督教會、新教、以及東正教教堂。 [1][2]其中最大的基督教教派是基督教會,有12億信徒。

[7:26 pm, 27/09/2020] CK (Chun): 基督教雖起源於中東,但在7世紀創立的伊斯蘭教興起後,今日在當地的信徒人口反而居於少數。由於基督教重視傳教事業(又稱為「大使命」),加上西方國家自地理大發現以來對世界經濟及文化發展上強勢的影響力,使得基督教的傳佈範圍遍及全世界,基督教文化更成為世界許多文明的重要骨幹。2012年的研究估計全球約31.5%的人口信仰基督教,信徒人口逾21.7億人,為世上信仰人口最多的宗教,三大宗派中又以天主教的信徒佔約半數最多;基督徒人數最多的國家則是美國及巴西,各別信徒數目達2.4億與1.7億人[4][5],東歐國家主要信仰發源於東羅馬帝國傳統的東正教,然而現代土耳其已經伊斯蘭化,前蘇聯國家則因為共產主義影響東正教,至今尚在逐漸恢復。

[10:41 pm, 27/09/2020] CK (Chun): 「基督教」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個宗教,超過23億人口,佔信仰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基督教」的「

教會」可分為「基督教」、「新教」、以及「東正教」。

[10:51 pm, 27/09/2020] CK (Chun): 」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個宗教,超過23億人口,佔信仰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基督教」的「教會」可分為「基督教」Christianit

。「東正教g」Easte

rn Orthodox 。

[11:05 pm, 27/09/2020] CK (Chun): 「基督教」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個宗教,超過23億人口,佔信仰世界的三分之一。


「基督教」的「教會」,可分為「基督教」Christianity

、「東正教g」「

ste

rn Orthodox 。n

[0:14 pm, 28/09/2020] CK (Chun): Martin Luther (馬丁·路德)

[0:15 pm, 28/09/2020] CK (Chun): 馬丁·路德(德語:Martin Luther,1483年11月10日-1546年2月18日),德意志神學家、哲學家,原為神聖羅馬帝國教會司鐸兼神學教授,於十六世紀初發動了德意志宗教改革,最終是全歐洲的宗教改革[1] 促成基督新教的興起。路德強烈質疑聖座關於藉金錢換取上帝赦罪(即贖罪券)的教導。1517年,路德在維滕貝格諸聖堂門前貼出了《關於贖罪券效能的辯論》(即《九十五條論綱》),提出討論教會腐敗問題。路德分別於1520年和1521年,拒絕教宗良十世與神聖羅馬皇帝查理五世要求他撤回相關文件的命令,此舉最後導致路德被聖座判處破門律,也被神聖羅馬帝國定罪。

[0:28 pm, 28/09/2020] CK (Chun): 「基督教」成立之初「耶穌」已經為世人殉道,首任主教,羅馬主教,同時為普世天主教會領袖與梵蒂岡城國國家元首,傳統上被認為是聖伯多祿宗徒之位的後繼者。現任(第266任)為方濟各,於2013年3月 13日當選[9]。

[0:39 pm, 28/09/2020] CK (Chun): 教宗(拉丁語:Papa),或譯教皇[2] [3](漢語圈教外者[4] [5] [6],韓國[7],日本[8],越南沿用之),是 羅馬主教,同時為普世天主教會領袖與梵蒂岡城國國家元首,傳統上被認為是聖伯多祿宗徒之位的後繼者。現任(第266任)為方濟各,於2013年3月 13日當選[9]。

[0:40 pm, 28/09/2020] CK (Chun): 教宗[jiàozōng]


 [1]泛中國地區通常把它和明末清初葡萄牙商人,傳道士在與本國政府進行的活動時使用的外交禮節稱為“羅馬教皇”(  [2]教宗與教皇同人,但並非並非一個概念。教宗一詞見於早期基督教時期的基督教會內部,是基督徒對宗教領袖的愛稱 [3]天主教會使用“教宗”為中文譯名,中國大陸非天主教人士,以及日本和韓國則稱為“教皇”。現任(第266任)教皇為方濟 各,於2013年3月13日當選。


 中文名


 教宗

[0:50 pm, 28/09/2020] CK (Chun): 「基督教」成立之初「耶穌」已經被釘上「十字架」,流寶血為世人殉道。基督教的創教者,便是耶穌十二門徒之首 「聖彼得」Saint Peter,其時被稱為羅馬「天主教」,「聖彼得」便是「教宗」Papa,同時為普世天主教會領袖與梵蒂岡城國國家元首,傳統上被認為是聖伯多祿宗徒之位的後繼者。現任(第266任)為方濟各,於2013年3月 13日當選[9]。

[5:43 pm, 28/09/2020] CK (Chun): 「基督教」成立之初「耶穌」已經被釘上「十字架」,流寶血為世人殉道。基督教的創教者,便是耶穌十二門徒之首 「聖彼得」Saint Peter,其時被稱為羅馬「天主教」,「聖彼得」便是「教宗」Papa,同時為普世天主教會領袖與梵蒂岡城國國家元首,傳統上被認為是「聖彼得」之位的後繼者。現任(第266任)為方濟各,於2013年3月 13日當選[9]。

[5:46 pm, 28/09/2020] CK (Chun): 「基督教」成立之初「耶穌」已經被釘上「十字架」,流寶血為世人殉道。基督教的創教者,便是耶穌十二門徒之首 「聖彼得」Saint Peter,其時被稱為羅馬「天主教」,「聖彼得」便是「教宗」Papa,同時為普世天主教會領袖與梵蒂岡城國國家元首,傳統上被認為是「聖彼得」之位的後繼者,經過2000多年的承傳,至今已到了266任。

[10:10 pm, 28/09/2020] CK (Chun): 「基督教」成立之初「耶穌」已經被釘上「十字架」,流寶血為世人殉道。基督教的創教者,便是耶穌十二門徒之首 「聖彼得」Saint Peter,其時被稱為羅馬「天主教」,「聖彼得」便是「教宗」Papa,同時為普世天主教會領袖與梵蒂岡城國國家元首,傳統上被認為是「聖彼得」之位的後繼者,經過2000多年的承傳,至今已到了266任。

[0:25 am, 02/10/2020] CK (Chun): 世俗化

[0:29 am, 02/10/2020] CK (Chun): 世俗化(Secularization)是西方宗教社會學提出來的理論概念,拼音是shìsúhuà。主要用來形容在現代社會發生的一種變化,即宗教逐步由在現實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某些和深遠 影響退縮到一個相對獨立的宗教領域裡,政治,經濟,文化等尺度逐漸消除宗教色彩。


 德國社會學家韋伯(Max Weber)用除魅(discenantment)來形容現代生活的理性化,法國社會學家塗爾幹同時他不同的作品中一再提出現代社會世俗化的趨勢,他認為神聖性 跟機械連帶的社會控制機制在現代工業主體,個人主義盛行的社會中正統到侵蝕挑戰,必須尋找新的社會共識與神聖性。


 中文名


 世俗化





這份由坎特伯雷總教區總主教史蒂芬·朗頓起草的《大憲章》乃封建貴族用來對抗英國國王(主要是針對當時的約翰)權力的封建權利保障協議。


訂立《大憲章》的主因是教宗、英王約翰及封建貴族對王室權力出現意見分歧。《大憲章》要求王室放棄部分權力,保護教會的權力,尊重司法過程,接受王權受法律的限制。《大憲章》是英格蘭議會接收國王行政及立法權的端點。


約翰死後,亨利三世的攝政政府為了爭取支持,在刪除了一些比較極端的條款後,於1216年重新頒布了《大憲章》。到1217年第一次諸侯戰爭結束時,亨利三世頒布的《大憲章》成為了停戰協議的一部分。


1225年,由於資金匱乏,亨利再次頒布了《大憲章》,以此換取徵收新稅的權力。亨利三世的兒子愛德華一世在1297年也採取了同樣的措施,愛德華一世確認了《大憲章》是英格蘭成文法的一部分。








[10:31 am, 25/09/2020] CK (Chun): 「專制主義」Despotism,指一個人或一個團體在行政層面使用所謂獨裁的管治形式。通常情況下,「統治者」擁有絕對權力或支配力,但不代表權力不受限制。


「專制主義」多指政治專制,但有時也指「經濟專制」、「文化專制」等其他方面。「政治專制」包含「君主專政」、「宗教專政」、「一黨專政」、「軍事專政」等多種形式。但對於諸如此類的簡單分類在世界上仍有爭議,且使用「專制主義」無法準確描述一個國家的政府形式或行政機關的性質。

[11:04 am, 25/09/2020] CK (Chun): 「威權主義」Authoritarianism 是「一種政體」或「意識形態」。奉行該主義的人認為政府應要求民眾絕對服從其權威,並限制個人的思想跟言論和行為自由,將「權力集中」於「單一領袖」或「小撮精英」,便是「威權主義」。


「威權領導者」時常「任意行使權力」而「不考慮」或「利用現有法律」去「擴大權力」,「公民」也通常無法透過「自由競爭」的「選舉」來替換之。「權力爭奪」與統治集團的「自由競爭」,是「有限」或「不存在」的。廣義上來說,威權國家包括缺乏「公民自由」的國家,例如「宗教自由」,或者在「自由選舉」後至少一次「政府」和「反對派」沒有「權力交替」的國家。

[11:35 am, 25/09/2020] CK (Chun): 倫敦的陷落對「國王約翰」來說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他明白當時的唯一出路是安排和平談判。6月10日,「英格蘭」的封建貴族在倫敦聚集,挾持「英格蘭國王約翰」。這些貴族提出一份清單,列出他們的要求,「約翰」勢不能擋,寡不敵眾,在不情願之下,無奈被迫贊成貴族提出的《男爵法案》Articles of the Barons。我們知道清單上的要求是什麼,因為這份文件仍然存在,它就收藏在「大英圖書館」The British Library 內。

[11:58 am, 25/09/2020] CK (Chun): 6月15日「約翰」在《男爵法案》蓋上「皇室蓋章」,貴族在4日後(6月19日)重申效忠約翰」。最後「皇室秘書」將「國王」與「貴族」間的協議正式成立,即成為最初的《大憲章》,並將副本抄送至各地,由指定的皇室官員及主教保存。

[0:04 pm, 25/09/2020] CK (Chun): 《男爵法案》是絕對獨特的文件,它是1215年的一個清單,詳列對國王的不滿和要求的改變。事實上,1215年6 月這個清單也出現在談判的主要參與者手上。不過,這份文件在什麼時候寫成和蓋章已經難以確定它大約是A4樣式大小的一張紙,以「拉丁文」書寫,字跡清楚,兩邊有空白留邊,字體很小,大約有七、八十行。最後是「國王蓋章」。

[0:14 pm, 25/09/2020] CK (Chun): 《男爵法案》是絕對獨特的文件,它是1215年的一個清單,詳列對國王的不滿和要求的改變。事實上,1215年6 月這個清單也出現在談判的主要參與者手上。不過,這份文件在什麼時候寫成和蓋章已經難以確定它大約是A4樣式大小的一張紙,以「拉丁文」書寫,字跡清楚,兩邊有空白留邊,字體很小,大約有七、八十行。最後是「國王蓋章」。


1215年的《大

[0:16 pm, 25/09/2020] CK (Chun): 1215年約翰國王與反叛貴族簽署的和平協議是用拉丁文在獸皮上書寫的。它在1217年重新發表時更名為「大憲章」。


儘管約翰國王與他的男爵們的緊張關係在1215年達到沸點,但其根源可以追述到更早的時候。大憲章誕生時代的巨大社會動蕩可以說是從1199年4月開始的,當時人稱獅心王的英格蘭國王理查德在圍困法國的一座城堡時死於弩傷。他的死使得他的弟弟繼承王位,新國王就是被很多人視為史上最糟君主的約翰國王。


東英吉利大學中世紀歷史教授尼古拉斯•文森特(Nicholas Vincent)說:「約翰國王繼位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約翰年輕時有一群朋友,他在理查二世和亨利一世的宮廷裏混了20年。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家族,擁有巨大財富和領地。但是在他當國王后,他拋棄了大多數年輕時代的朋友。這就成了他後來被一次又一次印證的東西,那就是他是一個靠不住的人。這也就是為什麼他身邊的人都不一定是他的朋友。他一有機會就會拋棄一個人,啟用另一個人。」


英王約翰在十三世紀初即位之後,一連串的事件令英格蘭的封建貴族起來反抗他,並要求限制絕對的王權。


首先是他奪得王位的手法遭人非議,前任英王獅心王理查德在1199年死後無子,出現兩名繼承人,即理查德的侄子亞瑟,和理查德的弟弟約翰。約翰將他的對手,亦即他的侄子阿瑟囚禁,之後阿瑟便失去音訊。很多人認為約翰暗殺了亞瑟以取得王位。

[0:16 pm, 25/09/2020] CK (Chun): 在距離溫莎幾英里遠的泰晤士河岸的一片濕地被形容是現代民主的誕生地。它的名字叫蘭尼美德(Runnymede)。


1215年6月的一天,數十名騎馬的男子來到這個地點。當時,一群反叛貴族與英格蘭的約翰國王見面,以便討論他們之間的分歧。


會談的結果是一項和平協議,約翰國王被迫贊成反叛貴族提出的「男爵法案」(Articles of the Barons)。


6月15日,約翰國王在蘭尼美德為法案蓋上王室的印章,反叛貴族們在4天後重新效忠約翰。


這份協議塑造了世界各地的司法體系、民主,甚至是我們今天所說的自由。這就是被後人稱之為的「大憲章」(Magna Carta)。


雖然第一次發佈的大憲章只維持了數星期,但是約翰國王死後的多次重新發佈,使它成為了永久的法律;大憲章也成為了日後英國政治秩序的基石,不少日後編成的政府憲法,包括美國憲法,都是起源自大憲章。它被視為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文件之一。


大憲章第63條應對一系列令人困惑的問題。它是一個範圍廣泛的法律文件。它維護了教會的自由,強調對個人自由的尊重,確保倫敦的自由,其他城市的自由,甚至連泰晤士河裏的魚偃這樣的雞毛蒜皮的小事也管到了。


要進一步了解大憲章給英國和英國以外的世界帶來什麼樣的影響,我們有必要先了解一下中世紀英國充滿動蕩的政治版圖。

[0:49 pm, 25/09/2020] CK (Chun): 在距離溫莎幾英里遠的泰晤士河岸的一片濕地被形容是現代民主的誕生地。它的名字叫蘭尼美德(Runnymede)。


1215年6月的一天,數十名騎馬的男子來到這個地點。當時,一群反叛貴族與英格蘭的約翰國王見面,以便討論他們之間的分歧。


會談的結果是一項和平協議,約翰國王被迫贊成反叛貴族提出的「男爵法案」(Articles of the Barons)。


6月15日,約翰國王在蘭尼美德為法案蓋上王室的印章,反叛貴族們在4天後重新效忠約翰。


這份協議塑造了世界各地的司法體系、民主,甚至是我們今天所說的自由。這就是被後人稱之為的「大憲章」(Magna Carta)。


雖然第一次發佈的大憲章只維持了數星期,但是約翰國王死後的多次重新發佈,使它成為了永久的法律;大憲章也成為了日後英國政治秩序的基石,不少日後編成的政府憲法,包括美國憲法,都是起源自大憲章。它被視為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文件之一。


大憲章第63條應對一系列令人困惑的問題。它是一個範圍廣泛的法律文件。它維護了教會的自由,強調對個人自由的尊重,確保倫敦的自由,其他城市的自由,甚至連泰晤士河裏的魚偃這樣的雞毛蒜皮的小事也管到了。


要進一步了解大憲章給英國和英國以外的世界帶來什麼樣的影響,我們有必要先了解一下中世紀英國充滿動蕩的政治版圖。

[2:56 pm, 25/09/2020] CK (Chun): 「英皇約翰」無意接受《大憲章》的約束,他是在武力之下才被迫在文件上簽署,特別是第六十一條幾乎褫奪了國王所有的權力。就在貴族離開倫敦,各自返回封地之後,「約翰」立即宣佈廢棄《大憲章》,「教宗」亦訓斥《大憲章》為「亨利三世」以「武力」及「恐懼」,「強加」於國王的「無恥條款」,教宗否定了任何貴族對權力的要求,又稱這樣做破壞了國王的尊嚴,第一次諸侯戰爭因此而爆發。

[2:58 pm, 25/09/2020] CK (Chun): 在那個時代的英國,國王與貴族間的關係非常緊張,國王擁有很大的權力,他有權向男爵們征收巨額遺產稅,控制男爵的財產等等,這都引起巨大的爭議。但影響國王與貴族關係的不光是徵稅問題。國王還干預司法系統,拖延立法,如果他不喜歡誰就可以在沒有經過任何司法程序的情況下沒收他的財產。所以,不光是錢的問題,國王可以不經審判地對付貴族讓人感到不滿。

[5:45 pm, 26/09/2020] CK (Chun): 星加坡就是其中一個「威權政府」。他有反對黨,一人一票的全民選舉。可是,政府對反對黨打壓,不斷用「法律」起訴反對黨的黨員,若有哪一個地區的議席,被反對黨員得勝市政府便會把該地區停水、停電。所以人民便不會投票給反對黨的黨員。


另一方面,它又實施嚴刑峻法。因為「口香糖」的餘渣,被人民丟在地上,很難清理。於是索性全國禁止吃「口香糖」。星加坡懲罰人民的罰則多多,所以暱名叫「罰款之國」A Fine Country。

[5:45 pm, 26/09/2020] CK (Chun): 以教立國

[5:55 pm, 26/09/2020] CK (Chun): 今天的美國是一個充滿無神論和世俗主義的社會,所有美國的教科書都致力將基督教對美國立國的影響遮蓋。


其實,美國的獨立宣言和憲法都充滿基督教的精神,美國的開國先賢中大部份是基督徒,即使不是基督徒者也深受基督教信仰影響,所以美國的根源是基督教的信仰和聖經的理念,是不可抹煞的事實。


此外,美國的憲法保障人權至上,所以國策基本上,沒有受基督教太大的影響,是比較寬鬆的「以教立國」的國家。

[6:09 pm, 26/09/2020] CK (Chun): 「以教立國」,是指由國家確立的「特定宗教」設為「國法」。擁有「國教」的國家並非一定是「神權國家」,也不代表「政府」一定受到「國教」控制。


國家或政府在當代社會中對公民施加國教影響的程度差別很大,從以「可蘭經」為法的沙特阿拉伯、伊朗,到以「聖經」精神為法的丹麥、英格蘭、蘇格蘭、挪威、冰島和希臘,基督教的最低度影響或根本沒有影響。

[6:20 pm, 26/09/2020] CK (Chun): 東南亞的一些國家將「佛教」確立為「國教」,例如泰國和柬埔寨。而歐洲地區的很多國家則把「基督教」的某個宗派確立為國教,如「天主教」、「新教」及「東正教」。


阿拉伯國家,如沙地阿拉伯和伊朗,則把「伊斯蘭教」確立為國教。「教主」的「行政權力」,比「總統」還要大。


日本在江戶時代,規定每戶家庭都必須歸屬在日本佛教某宗派之下,成為寺院的檀越,稱「寺檀制度」。


帝國時期則實施「國家神道」,將「神道」定為國民共通的信仰。實際上日本政府的這兩次行為,相當於訂定「佛教」與「神道」定為「國教」。


在「宗教改革」及「啟蒙運動」後,現代的「世俗國家」多實行「政教分離」,「官方宗教」不再支配「政府」。在「宗教自由」的保障和「世界人權宣言」下,做為「公民權利」,人們可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宗教信仰。


同樣的,各種宗教也不再受政府支配。正是出於這個理由,基督新教提出了政教分離的概念,並且在世界各地大力推廣。


全世界以憲法或其他法律條文規定基督宗教為國教的有英格蘭、丹麥、冰島、希臘等國家,但保障宗教自由。規定伊斯蘭教為國教的有伊朗、敘利亞、沙特阿拉伯等多數中東阿拉伯國家及亞洲的馬來西亞(馬來西亞憲法中規定伊斯蘭教為官方宗教而非國教,但國內仍然有伊斯蘭教國與世俗國家的爭議,而國內保障宗教自由)。規定佛教為國教的有不丹、柬埔寨等國家。這三個宗教也常被合稱為世界三大宗教。政教合一強制人民信奉國教(伊斯蘭教)的有沙特阿拉伯。


另外,雖強調宗教自由及政教分離,但許多國家如美國,以新教為主流歷史傳統,信奉基督教人口佔多數,故基督教在某些重要傳統儀式及制度設計上仍有特殊地位;土耳其在公立學校會推廣伊斯蘭教義,又如以色列的猶太教、日本的神道教、印度的印度教,雖然沒有法定國教地位,但由於深厚的歷史文化傳統聯繫,影響遍及大眾生活、政治等領域,都可視為一種隱性的國教。

[6:47 pm, 27/09/2020] CK (Chun): 基督教的國家,超過23億人口。佔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基督教」的教會可分為「基督教」Christian、「新教」Protestantism、以及「東正教」Eastern Orthodox 。

[6:52 pm, 27/09/2020] CK (Chun): 「伊斯蘭教」是僅次於「基督教」的宗教,擁有超過18億信徒,佔據世界人口超過23%。

[7:04 pm, 27/09/2020] CK (Chun): 「佛教」起源於古印度河流域迦毗羅衛國即現今尼泊爾和印度邊界間靠近尼泊爾,王室太子悉達多於35歲修道成爲釋迦牟尼佛後,在約前6世紀對弟子開示的「苦、集、滅、道」的教導內容,因緣轉趨為「宗教化」,為現代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對於世界上,尤其是東亞、中南半島文化具有深刻的影響,此外在中亞、南亞和南洋群島地區的文化曾具有廣泛的影響,現正在向歐洲、非洲、北美洲發展。


佛教經歷史發展,通過南、北兩條傳播途徑,現代存在南傳「上座部」佛教、北傳「大乘佛教」兩條支脈,其中「大乘佛教」又分為「顯宗」和「密宗」。

[7:09 pm, 27/09/2020] CK (Chun): 世界上的佛教徒大約有 5.35億 ,佔世界總人口的10%。


中國是「佛教徒」最多的國家,大約有2.44 億名「佛教徒」,佔中國總人口的18.2%。


中國的佛教徒大都信仰「大乘佛教」。「大乘佛教」也是「信徒最多」的「佛教教派」,「超過一半」的「佛教徒」是「大乘佛教」信徒。


信徒數第二多的流派是「上座部」佛教。「密宗」的信徒數目排名第三,也是「信徒最少」的一派。

[7:20 pm, 27/09/2020] CK (Chun): 「基督教」原是以傳揚「耶穌」所留下之福音,認為「耶穌」即是「基督」、「聖子」與「救世主」,並承繼「猶太教」經典及信仰背景的一神教。起源於西亞的巴勒斯坦地區,以「耶穌」所傳揚「福音」及其「事蹟」,節錄為《新約聖經》,並合併「猶太教聖經」為「舊約聖經」,整合成「聖經全書」做為其「宗教經典」,其中以「新約聖經」為「最高」信徒生活及行為指引,信徒稱為「基督徒」,「基督徒」組成的團體則稱為「基督教會」。

[7:25 pm, 27/09/2020] CK (Chun): 基督教在2015年,有23億人口。該信仰佔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基督教的教會可分為基督教會、新教、以及東正教教堂。 [1][2]其中最大的基督教教派是基督教會,有12億信徒。

[7:26 pm, 27/09/2020] CK (Chun): 基督教雖起源於中東,但在7世紀創立的伊斯蘭教興起後,今日在當地的信徒人口反而居於少數。由於基督教重視傳教事業(又稱為「大使命」),加上西方國家自地理大發現以來對世界經濟及文化發展上強勢的影響力,使得基督教的傳佈範圍遍及全世界,基督教文化更成為世界許多文明的重要骨幹。2012年的研究估計全球約31.5%的人口信仰基督教,信徒人口逾21.7億人,為世上信仰人口最多的宗教,三大宗派中又以天主教的信徒佔約半數最多;基督徒人數最多的國家則是美國及巴西,各別信徒數目達2.4億與1.7億人[4][5],東歐國家主要信仰發源於東羅馬帝國傳統的東正教,然而現代土耳其已經伊斯蘭化,前蘇聯國家則因為共產主義影響東正教,至今尚在逐漸恢復。

[10:41 pm, 27/09/2020] CK (Chun): 「基督教」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個宗教,超過23億人口,佔信仰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基督教」的「

教會」可分為「基督教」、「新教」、以及「東正教」。

[10:51 pm, 27/09/2020] CK (Chun): 」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個宗教,超過23億人口,佔信仰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基督教」的「教會」可分為「基督教」Christianit

。「東正教g」Easte

rn Orthodox 。

[11:05 pm, 27/09/2020] CK (Chun): 「基督教」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個宗教,超過23億人口,佔信仰世界的三分之一。


「基督教」的「教會」,可分為「基督教」Christianity

、「東正教g」「

ste

rn Orthodox 。n

[0:14 pm, 28/09/2020] CK (Chun): Martin Luther (馬丁·路德)

[0:15 pm, 28/09/2020] CK (Chun): 馬丁·路德(德語:Martin Luther,1483年11月10日-1546年2月18日),德意志神學家、哲學家,原為神聖羅馬帝國教會司鐸兼神學教授,於十六世紀初發動了德意志宗教改革,最終是全歐洲的宗教改革[1] 促成基督新教的興起。路德強烈質疑聖座關於藉金錢換取上帝赦罪(即贖罪券)的教導。1517年,路德在維滕貝格諸聖堂門前貼出了《關於贖罪券效能的辯論》(即《九十五條論綱》),提出討論教會腐敗問題。路德分別於1520年和1521年,拒絕教宗良十世與神聖羅馬皇帝查理五世要求他撤回相關文件的命令,此舉最後導致路德被聖座判處破門律,也被神聖羅馬帝國定罪。

[0:28 pm, 28/09/2020] CK (Chun): 「基督教」成立之初「耶穌」已經為世人殉道,首任主教,羅馬主教,同時為普世天主教會領袖與梵蒂岡城國國家元首,傳統上被認為是聖伯多祿宗徒之位的後繼者。現任(第266任)為方濟各,於2013年3月 13日當選[9]。

[0:39 pm, 28/09/2020] CK (Chun): 教宗(拉丁語:Papa),或譯教皇[2] [3](漢語圈教外者[4] [5] [6],韓國[7],日本[8],越南沿用之),是 羅馬主教,同時為普世天主教會領袖與梵蒂岡城國國家元首,傳統上被認為是聖伯多祿宗徒之位的後繼者。現任(第266任)為方濟各,於2013年3月 13日當選[9]。

[0:40 pm, 28/09/2020] CK (Chun): 教宗[jiàozōng]


 [1]泛中國地區通常把它和明末清初葡萄牙商人,傳道士在與本國政府進行的活動時使用的外交禮節稱為“羅馬教皇”(  [2]教宗與教皇同人,但並非並非一個概念。教宗一詞見於早期基督教時期的基督教會內部,是基督徒對宗教領袖的愛稱 [3]天主教會使用“教宗”為中文譯名,中國大陸非天主教人士,以及日本和韓國則稱為“教皇”。現任(第266任)教皇為方濟 各,於2013年3月13日當選。


 中文名


 教宗

[0:50 pm, 28/09/2020] CK (Chun): 「基督教」成立之初「耶穌」已經被釘上「十字架」,流寶血為世人殉道。基督教的創教者,便是耶穌十二門徒之首 「聖彼得」Saint Peter,其時被稱為羅馬「天主教」,「聖彼得」便是「教宗」Papa,同時為普世天主教會領袖與梵蒂岡城國國家元首,傳統上被認為是聖伯多祿宗徒之位的後繼者。現任(第266任)為方濟各,於2013年3月 13日當選[9]。

[5:43 pm, 28/09/2020] CK (Chun): 「基督教」成立之初「耶穌」已經被釘上「十字架」,流寶血為世人殉道。基督教的創教者,便是耶穌十二門徒之首 「聖彼得」Saint Peter,其時被稱為羅馬「天主教」,「聖彼得」便是「教宗」Papa,同時為普世天主教會領袖與梵蒂岡城國國家元首,傳統上被認為是「聖彼得」之位的後繼者。現任(第266任)為方濟各,於2013年3月 13日當選[9]。

[5:46 pm, 28/09/2020] CK (Chun): 「基督教」成立之初「耶穌」已經被釘上「十字架」,流寶血為世人殉道。基督教的創教者,便是耶穌十二門徒之首 「聖彼得」Saint Peter,其時被稱為羅馬「天主教」,「聖彼得」便是「教宗」Papa,同時為普世天主教會領袖與梵蒂岡城國國家元首,傳統上被認為是「聖彼得」之位的後繼者,經過2000多年的承傳,至今已到了266任。

[10:10 pm, 28/09/2020] CK (Chun): 「基督教」成立之初「耶穌」已經被釘上「十字架」,流寶血為世人殉道。基督教的創教者,便是耶穌十二門徒之首 「聖彼得」Saint Peter,其時被稱為羅馬「天主教」,「聖彼得」便是「教宗」Papa,同時為普世天主教會領袖與梵蒂岡城國國家元首,傳統上被認為是「聖彼得」之位的後繼者,經過2000多年的承傳,至今已到了266任。

[0:25 am, 02/10/2020] CK (Chun): 世俗化

[0:29 am, 02/10/2020] CK (Chun): 世俗化(Secularization)是西方宗教社會學提出來的理論概念,拼音是shìsúhuà。主要用來形容在現代社會發生的一種變化,即宗教逐步由在現實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某些和深遠 影響退縮到一個相對獨立的宗教領域裡,政治,經濟,文化等尺度逐漸消除宗教色彩。


 德國社會學家韋伯(Max Weber)用除魅(discenantment)來形容現代生活的理性化,法國社會學家塗爾幹同時他不同的作品中一再提出現代社會世俗化的趨勢,他認為神聖性 跟機械連帶的社會控制機制在現代工業主體,個人主義盛行的社會中正統到侵蝕挑戰,必須尋找新的社會共識與神聖性。


 中文名






這份由坎特伯雷總教區總主教史蒂芬·朗頓起草的《大憲章》乃封建貴族用來對抗英國國王(主要是針對當時的約翰)權力的封建權利保障協議。


訂立《大憲章》的主因是教宗、英王約翰及封建貴族對王室權力出現意見分歧。《大憲章》要求王室放棄部分權力,保護教會的權力,尊重司法過程,接受王權受法律的限制。《大憲章》是英格蘭議會接收國王行政及立法權的端點。


約翰死後,亨利三世的攝政政府為了爭取支持,在刪除了一些比較極端的條款後,於1216年重新頒布了《大憲章》。到1217年第一次諸侯戰爭結束時,亨利三世頒布的《大憲章》成為了停戰協議的一部分。


1225年,由於資金匱乏,亨利再次頒布了《大憲章》,以此換取徵收新稅的權力。亨利三世的兒子愛德華一世在1297年也採取了同樣的措施,愛德華一世確認了《大憲章》是英格蘭成文法的一部分。





 唉!呀華哥, 你 真係 貴人事忙,好少睇我嘅貼文啦!我從來都唔承認自己係 中國人,衹承認自己係 香港人! I am not a Chinese. I am a  Hong Konger.  我甚至連香港人都唔係 ,我而家係 英國人。 I am British。


我係1953年出生於香港,所以係英國海外屬土公民,而且我根據英國國籍法(香港)1990,取得正式英國人身份,並於2005年舉家離開香港,定居於 哪裏有自由哪裏就是我的祖國 的英國。 我以身為香港人為榮,更以身為英國人為榮。 我由生至死,從來都唔係中國人。


無錯,我雖然是華裔, 但是華裔並不代表根據 中國共產黨嘅邏輯 ,我就自動成為所謂 中國人。 我身為華裔,並且繼承咗中華文化, 胸羅萬卷, 精通 秦文漢賦唐詩宋朝明曲清小說, 我運用華文創作嘅文章多達二十萬字, 我運用華文寫作既功力有目共睹 ,無需自我吹噓,但係我絕不引以為傲,只認為 係雕蟲小技, 並不認為係咩大成就 。


因為我認為 中華文化, 聯同其他古文明 ,例如 埃及文化, 印度文化 ,瑪雅文化 ,伊斯蘭文化, 全部都係 屬於 失敗嘅文明 , 真正成功嘅文化, 能夠在人類發展史突圍而出, 能夠不斷發展同埋現代化嘅, 只係希臘文明, 其他所有文化, 包括中華文化在內 ,都係被歷史淘汰, 唔值得學習嘅 失敗文明。


我係博通各國文化, 多才多藝 ,胸羅萬象 嘅世界主義者, 我對嗰啲認為中國文化係偉大文明嘅人, 我認為係目光如豆 ,夏蟲不可以語於冰, 目光狹窄,固步自封 嘅民族主義者。 中國嘅文豪 同外國嘅文豪比較, 中國 藝術 同西方藝術嘅比較, 簡直就係 侏儒同巨人之分, 有見識 有理解嘅人 就 清楚 知道, 唔識 唔理解 唔清楚 嘅人 ,根本唔需要同佢爭辯。


其實,中國嘅文化喺2500多年前嘅東周時代, 曾經 百花齊放 ,百家爭鳴 ,非常富有活力, 非常有發展嘅希望, 但係自從 東漢 廢絕百家 ,獨尊儒術以來, 中國就進入醬缸文化, 走咗入一條死胡同之內,永遠得唔到發展,直至今日嘅共產黨, 本質上仍然係 封建主義 嘅君主帝制, 幾千年來 嘅專制獨裁 , 從來都未曾改變過。 中國幾千年嚟嘅發展 ,其實只係浪費時間, 同 西方文明嘅一日千里 ,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馬克思嘅社會主義, 係「工人無祖國」 嘅世界大同 思想。 但係今日嘅 中國 共產黨, 就同馬克斯背道而馳 ,利用狂熱嘅民族主義黎作為統治工具, 用愛國黎麻醉 人民嘅思想, 共同 擁護共產黨嘅合法統治權。 呢種情況就同三千年來, 中國帝王將相 ,用孔孟嘅儒家思想 ,黎麻醉中國人民 擁護帝制一模一樣 ,只係 時代唔同咗 ,換湯不換藥啫, 因為用思想麻醉嘅方法, 黎管治中國龐大人口,係 成本最低,效益最高 嘅方法。


所以今日大喊 偉大了我的國, 以偉大祖國嘅建設為榮 嘅人, 以身為中國人為 驕傲 的人 ,全部都係中曬中共所播嘅毒的 狂熱份子。 當然 不可否認,中共40年來的經濟成就 ,以致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的確係非凡嘅成就,但係 呢個 外表上嘅 偉大成就, 講穿咗,其實就依然係鄧小平嗰句 「讓少數人富起來 」而已, 實際上 人民收入 財富極度不均,大部分財富, 都聚積在一小撮 亦黨亦商, 共產黨權力中心嘅紅二代手上。 人民嘅生活嘅大幅提高, 完全係抆呢啲人嘅衫尾, 喺呢啲人嘅手指罅之間流出嚟嘅 小部分 財富而已, 但係卻處身於一個 制度極不公平, 專制獨裁 嘅社會裏面, 咁除咗係有咗錢 ,身光頸靚,揮金如土 之外 ,又試問 喺文化上, 喺 道德上, 喺思想上, 有咩值得 係稱得上 偉大嘅地方呢? 有咩係值得自豪嘅地方呢?


**************<*<**<***

呢句真喎!同我哋嗰一輩嘅 SOI, 個個都夠分合資格 攞居英權, 我申請嗰陣 ,撞口撞面 ,都見到曬佢哋 喇, 相信有幾十人咁多, 但係真正移民英國, 真係得我一個咋喎,多一個都無喎!


我諗最基本嘅原因, 係 因為佢哋根本係香港土包子, 對英國文化 完全 冇 認識 唔了解, 驚住過到嚟 格格不入,唔適應 呢度嘅生活。 佢哋係唔敢 離鄉別井 ,離開 土生土長, 佢哋熟悉嘅香港 土壤 ,同埋習慣咗嘅生活方式,轉而生活於一個 舉目無親, 有語言障礙 ,文化隔閡嘅地方,所以佢哋唔鍾意英國, 就算有居英權都唔敢使用。


我就完全唔同, 我係唐人腦袋 鬼佬思想, 即係黃皮白心 ,思想上全盤擁抱英國文化 , 我黎英國住同你哋返鄉下住一樣, 如魚得水 ,賓至如歸, 開心到不得了。


我熟悉英國歷史 ,多過你哋認識中國歷史。我了解英國文化, 多過你哋了解中國文化。 我嘅中文叻過哂你哋,都唔使講啦, 但係我嘅英文 都叻過曬你哋喎 !我講英文口若懸河 ,寫英文滔滔不絕喎!


除咗學識上嘅 巨大差距, 其中最重要嘅一點, 就係 我係用英文嚟思考, 唔係用中文思考嘅 。 所以我出口就成文 ,下筆就成章, 好似不加思索,唔使諗, 就可以講出地道英語 ,寫出地道英文 。


學習外國語言 嘅天字第一號秘訣 ,就係應該 要用外國語言嚟思考, 直接 組織句子, 唔應該 通過 翻譯本國語言黎  間接組織句子 㗎 。 


咁即係話 ,你哋個個都係習慣咗 用廣東話 思考,將潛意識之中 , 腦海中想發表嘅廣東話 意思, 逐字逐句翻譯成英文。


所以你哋講嘅英文, 只有香港人至聽得明, 你地寫嘅英文,只有香港人至睇得明, 所以你哋叻到盡, 都叻唔過 google translate, 你地嗰啲唔係正式地道嘅英文, 鬼佬係 莫名其妙 ,睇唔明,聽唔明㗎 !


**************


回到★【目錄】★





拙文「倫敦居大不易」刊出之後,反應熱烈,好評如潮,深得讀者的認同和共鳴。可是文章讀畢之後,唏噓之餘,讀者不禁會問幹麼
CK

要千里而來受此洋罪,

CK

不後悔嗎」?這便說來話長了!

本文是「倫敦居大不易」的後篇,前篇述倫敦生活之壞,後篇論西方文明之優,簡述忍壞容優的理據,可是筆鋒由民生轉入文化層面,檔次較高,恐怕會曲高和寡,而且涉及國家民族等敏感話題,極具爭議性,恐怕不會像前篇那樣容易被讀者接受,加上報章可能有立場,識時務,不予刊登,便白爬了格子,枉廢了功夫。

CK執筆猶疑再三,未敢下筆。CK之所以移民,是始於CK對西方優越文化的逐步了解和認同,終至決定以身相許、舉家歸附的心路歷程,文中所列舉的中外例子都是事實,並非政治評論,雖然有此優彼劣之論,自問公正客觀,並無抹黑。既然有幸身處自由民主之邦,實在不必作自CK審查,意見發表之餘,毁譽就由之可也。

就算文章真的不獲發表,也可以立此存照,留傳子孫,供後世一代、又一代的不斷重閱,讓他們了解,CK這個老祖宗,雖然是炎黃子孫,龍的傳人,何以要遠赴重洋,千里迢迢,把他們帶到遙遠的異鄉,寄人籬下?念此一日伏案之勞,卻具永垂百世之功,又何懼浪費之有?遂仰天而笑,欣然命筆,揮毫直書,倚馬立就。

本文雖然主題嚴肅,但經CK舉重若輕,用生動具體的事例來代替枯燥抽象的八股,以俏皮靈巧的筆法,輕鬆瀟灑的寫出,讀者即使未盡同意,也一定可以消閒解悶,就且聽CK娓娓道來吧。

英國每年申請難民的數字

英國人歡迎難民

難民用橡皮艇強渡英倫海峽

來自敘利亞的難民

英國大部份的移民都是經濟移民,除了循合法途徑進入的移民外,據報還有五十多萬的非法移民匿藏在英國各地做黑市勞工,靜候大赦。其次則為政治移民。過去有大量來自非洲和東歐受政治廹害的難民,到此地尋求裨護,而英國本著人道精神,對政治難民也格外寬容,來者不拒。總之,移民基本上都是為了改善生活或尋求生存而無可奈何地投奔英國來的。

至於像CK一樣,衹為了抽象的意識形態,而放棄原有的豐足生活,甘願離鄉別井,遠赴舉目無親之地,從香港遷居到英國來的移民,恐怕為數不多。  

CK說香港的生活遠比英國的豐足,並無誇張失實之處,來自香港的朋友必有同感。「民以食為天」,僅舉食為一例,便可概括其餘。

CK在香港雖然衹是一個中級公務員,可是薪金卻比英國的銀行經理、行政人員還要高,還有房屋資助、教育津貼和免費醫療等福利,而且香港的稅率和物價比英國的要低好幾倍。

信用卡

 
香港酒店自助餐

清蒸東星班

上湯焗龍蝦

是以不才在香港身懷好幾張信用卡,不斷地刷之餘,還有好幾張各大酒店的會員卡、貴賓卡。每個星期都大吃特吃這裏並不供應的自助餐,生蠔魚生不停的往嘴裏送。大嚼特嚼現在朝思暮想的清蒸東星班和上湯焗龍蝦。

雲吞麵

燒鵝飯


茶餐廳奶茶

疍撻

至於現在視為珍品的雲吞麵和燒鵝飯、茶餐廳奶茶和疍撻等則衹是裹腹的日常粗食,根本不值一題。

Pizza Hut 

沙律

可樂

薄餅

是以不才每月的微薄退休金在這裏對換高幣值的英磅之後,更為縮水。這裏甚麽都貴,小兒的私校又要交巨額的學費,入僅敷支,於是甚麽都要省,不敢亂花。剛巧車子不幸連續給抄了两次牌,罰了百多英磅,所以昨天舉家到附近的「必勝客」Pizza Hut 午膳,便甚麽也不敢吃,知道沙律要另加兩英磅,便衹吃四英磅的薄餅,可樂要一英磅多,便衹喝免費的白開水。薄餅的確有很多款式,無限量供應,無奈所有款式的味道都是一樣,鹹鹹酸酸的,並無分別,食之無味,遂草草了事,敗興而回,和在香港時的食不厭精,大快朵頤,實有天壤之別。

英女皇登基

點油燈   
               
挑夜香

遍山木屋

現代香港

1997香港回歸交接儀式 

 香港的英國殖民地旗幟 

中國特區政府香港的旗幟
  
退休時與署長合照

退休證明書

在下於英女皇登基的一九五三年在香港出生,見証著香港從點油燈、挑夜香、滿街難民、遍山木屋的小漁港,歷經輕工業、金融業、地產業、服務業的發展,逐步建設成為一個國際性的大都會,到了九七年回歸時,在下已經垂垂老矣,行將退休。

為女皇陛下服務

在下雖然受殖民地長育之恩,既是殖民地子民,又是公務員,但是目睹洋鬼子時常作威作福,對宗主國從來沒有甚麽好感。雖然不才「為女皇陛下服務」 On Her Majesty’s Service 近卅年,卻從未效忠,甘為洋奴。

Royal Festival Hall

Royal Festival Hall

Princess Margaret

God Save the Queen

得不才有一年到倫敦渡假,有一晚在「皇家節日廳」Royal Festival Hall 欣賞交響樂,「瑪嘉烈公主」Princess Margaret 亦大駕光臨,樂隊便高奏「天祐我皇」God Save the Queen 國歌。全場二千餘聽眾即時應聲肅立致敬,獨在下一人攤坐椅上,仰首朝天,架起二郎腳在搖腿,面露不屑之色。當年如斯無禮,今日思之汗顏!

美國

加拿大

香港特區

馬照跑、舞照跳

香港的歷史上有好幾次移民潮,也有親朋先後移居美加,但因社會制度不同,謀生不易,亦少不免有種族歧視,機會不平等,所以也不斷有人回流。但是在九七年前後並沒有大規模的移民潮,可能大家都認同了紅色肥貓們所說:「換主權國衹不過是公司換了老闆,沒有甚麽大不了」。於是大家都「馬照跑、舞照跳、股照炒、翅照食」,以不變應萬變。

李嘉誠

李兆基

鄭裕彤

郭得勝

何鴻燊

這些紅色肥貓在英資徹離後,便全面壟斷了香港的經濟命脈,值著靠攏中央這個權力來源核心,成為香港的幕後統治階層。中央從紅色肥貓中欽點一人為特首後,接著肥貓們就大攪官商勾結,利益輸送,香港在英國百年殖民統治下建立的司法制度,行政系統日趨瓦解。

中英聯合聲明 

基本法

梁國雄

曾蔭權

這本是意料中事,大家都不以為意。香港既已回歸,必然要與內地同化,而且一國兩制衹可以維持「五十年不變」,「中英聯合聲明」和「基本法」至二零四七年便告失效,英式制度在特區繼績存在的法理依據到時便完全消失,不復存在,現在逐漸變質過渡,雖然是「無可奈何花落去」,但也完全合情合理。垃圾會議員「長毛」雖然曾控告特首「煲呔」以行政指令代替法律,特區政府被終審法庭宣判違憲,也算是做了一場好戲,可是英式法治制度已是屍居餘氣,來日無多,衹是迴光返照吧了。


不才從不相信「 中英聯合聲明 」 ,更加不信任 「基本法 」 。所謂 「 五十年不變 」 ,是一個大騙局,中國共產黨一定會在中途介入,把 「 一國兩制」,變做「 一國一制」。不才情願在英國做二等公民,但絕不能讓世世代代的子孫,都做了共產黨的奴隸。「 哪裏有自由,哪裏就是我的祖國 」Where Liberty Dwells, There is My Country。






St. James Palace

紅色肥貓們口頭愛國,也捐獻手上金錢,但心裏並不效忠,家族們都全部拿外國護照,資產分散歐美作後路。其中一個最老牌,任職國家領導人,其孫子追求某華藉國際女星的紅色肥貓,其豪宅就在倫敦的「占姆士宮」 St. James Palace 對面,與皇室平起平坐,其眾子孫亦在英國的貴族私校受教育。



不過紅色肥貓家族們的外國護照都衹是備而不用的,香港是他們的天堂,在這裏可以呼風喚雨,予取予攜,招財進寶,盡情享樂,根本不想離開。

在下本是蟻民,但由於是資深公務員,僥倖得了「居英權」。口袋裏雖有「英國護照」,倫敦也購有物業,不過在下深慕英國文化,時常到此地渡假,熟識英國的生活環境,深知番邦決非吾土,移民必受洋罪,在下與其他持居英權的同事都留戀香港,捨我之外並無一人移民。

在下此刻選擇舉家移民英國,是逆流而上,做了移民英國先驅,拓荒者,開荒牛。


中國版圖


中國歷代演變


中國改革開放

况且,祖國自改革開放之後,國勢日盛,東風壓到西風,廿一世紀將是中國的天下,洋鬼子唯利是圖,趨炎附勢,也紛紛學漢語,刷中國的屁股。不但英國教育部斥巨資在公校設立漢語班,連「布烈頓」 Brighton 的一間私校也率先把漢語列為必修課。這樣應該是洋鬼子反向移民才對,在下又豈有移民番邦之理?



在下心想祖國現在既然撥亂反正,棄「共產主義」而取「市場經濟」,與西方文化接了軌,日後必能再沿此軌蹟,由「獨裁政治」逐漸演變到「民主政制」至此東西兩大文明合流,世界大同,天下一家,普天同慶! 


張五常

正當不才在沉醉於這遠景,喜不自勝的時候,忽然傳來「大教授」的偉論,一下子驚醒了在下,使在下重新思索,最後終於決定舉家移民。


Nobel prize

「大教授」曾掌港大經濟系,不過他因為在美國瞞稅,被美國政府全球通輯,著草祖國。據說他的經濟學術成就非凡,是殿堂級大師,足以問鼎諾貝爾獎 Nobel Prize。 

在下不學無術,對經濟學一無所知,也沒有興趣。不過在下卻很愛看他的專欄。他雖然也自傲才情,時作狂言,但其實筆墨平庸,並無文釆,比在下不如。可是他也像在下一樣,見多識廣,多才多藝,對攝影、音樂、書法、美術、詩詞、文化等都很在行,文筆雖然不濟但卻言之有物,時有卓見,比時下空洞無物,講飲講食的無厘頭文字,好看百倍。所以在下一向追捧他的文章,讀之而後快。


話說「大教授」於七秩華誕慶祝會上,即席當眾演說,事後亦撰下鴻文,其偉論曰:「因為效率高,決策快,中國的
「獨裁政治遠勝西方的民主政制。」


                                     現代中國


                             為人民服務

此偉論果然石破天驚,即使國家領導人心中認同,口上也決不敢說。君不見主席口口聲聲「為人民服務」,總理信誓旦旦中國會推行民主改革嗎?這偉論顯然違反通識,「大教授」何出此言?

在下反覆苦思良久,最後終於輍然貫通,恍然大悟!一切都要歸結到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問題上。






龍的傳人都是「實用主義」者,不談理論,衹講實際,「人不為己,天殊地滅」,「為求目的,不擇手段」,用最直接了當的方法去謀取最高最大的利益。英雄豪傑的終極成就便是打天下,「勝者為王,敗者為寇」,自己上位,踏人腳底。雖然也有聖賢說過些「愛人如己」、「天下為公」之類的門面話,但都衹是在嘴上吹吹牛皮,從未落實過在人民的生活和制度當中。


為求目的,不擇手段

「實用主義」Pragmatism,是產生於19世紀70年代的思想教育派別,領軍人物是美國哲學家「威廉占士」William James。實用主義千頭萬緒,但一言以蔽之,便是「有用的便是真理」,亦即是「為求目的,不擇手段」和「收效為重,手段次之」。這就是「實用主義」。


毛澤東

資治通鑑

                  槍桿子出政權                             

革命無罪,造反有理

 祖國的偉大領袖「紅太陽」,便是歷代龍的傳人中最出色的英雄豪傑,也是古今最偉大的「實用主義」者。他遍讀古史,單是「資治通鑑」這一鴻篇巨著,他便由頭至尾仔細的看過三遍,汲取了各種整人的法門,再歸納成六字真言:「槍桿子出政權」。馬列主義千頭萬緒,真不知從何說起,他可以輕鬆概括為八字:「革命無罪,造反有理」。真是活學活用的大天才! 



就憑這身活學活用的實用主義武功,他戰無不勝,先鬥倒黨內的「教條主義」「農村包圍城市」,裏應內合,席捲江山,橫掃六合,一統天下,成就鴻圖霸業。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

「紅太陽」也是一個急功近利,揠苗助長,意欲一蹴即就,馬到功成的領導人。他的金句,便是「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和「鼓足幹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可見其心高氣傲,運籌帷幄,指點江山,氣蓋山河之處。

遵義會議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由「紅太陽」首先提出天字第一號的實用主義,便是「農村包圍城市」,當時「紅太陽」被投閑置散,無權無勢。領導中國共產黨的第三國際,使用「城市暴動」的方式來搞革命,結果每一次動員,共產黨徒均大量被捕,大大削弱了中共的實力。

農民出身的 「紅太陽」 獨具慧眼,高瞻遠矚, 指出中國九成的人口是農民,所以應該在鄉間發展勢力,以「農村包圍城市」方可奪取政權。在「遵義會議」奪得決策權的「紅太陽」,只需十四年,便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並且戀棧權位,繼續做了27年的皇帝,才蒙主寵召,魂歸天國,壽終正寢。



鄧小平


不管黑貓白貓,捉到老鼠就是好貓

繼位的「總設計師」雖然個子短小,魅力不及「紅太陽,沒有耀眼的明星光芒,但事實上,他的本領更高更強,既可帶兵,又能治國。他的鑽石金句:「不管黑貓白貓,捉到老鼠就是好貓」,轟動天下,膾炙人口。

他追隨「紅太陽打江山,建設「共產主義理想國,可是當他晚年發現「共產主義祇是永遠不可能實現的海市蜃樓,他畢生祇是追求一個錯誤目標的時候,他便顛倒陰陽,逆轉乾坤,馬上改為奉行敵人的資本主義

這種懂得否定自己的實用主義絕世神功,登峰造極,比起整天鬥人,不知鬥己的死硬派紅太陽,何止高明百倍!

改革開放成為人類經濟史上的奇蹟,他喚醒了沉睡三千年的巨龍,中國將成為未來世界的霸主,「總設計師」的成就,比起紅太陽更加偉大,空前絕後。

由「總設計師策動的天字第一號實用主義,便是「不管白貓黑貓,能捉老鼠的便是好貓」。的「改革開放」,使到中國由一窮二百的國家,歷經四十年經濟高速增長,一躍而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高於日本,僅於美國。

李小龍

「大教授」當然也和眾人一樣,是一個終極的 「實用主義」者。無疑從用「實用主義」的觀點看,他的偉論完全正確,無懈可擊。但是從他嘲笑「西方政府」的缺乏效率,洋洋自得之情中,顯見他雖然己在番邦長期生活了廿五年,盡得鬼子真傳,成為武林泰斗,但是原來他學的,祇是「李小龍」式的「外家硬功」,至於得道高僧的「打坐運氣」,則連洋鬼子的小學生也不如。可見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大天才也有盲點,令人慨嘆不已!


「大教授」的 Kung Fu 都是洋鬼子教的,難道師傅反要徒第指點不成?洋鬼子豈有不知,而是不屑,他們不會急功近利,為了「獨裁」的高效率而棄「民主」,因為洋鬼子所專崇的,並非「實用主義」,而是「法治精神」。





首先,「法律制度」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所有法律原則和規則的總稱。但是,行使法律的實際方式可能會有南轅北轍,意義相反的大不同。 這種理解被分拆為「法治」Rule of Law 和「法制」Rule by Law 的兩種制度



另一面,「法治」與「憲政Constitutionalism 緊密相關,其內涵不單是要求所有人民守法,更側重於法律對政府權力的控制和拘束。



「憲政」,是一種主張「國家權力」來自並被一部「基本法律」約束,規定「公民權利」的學說或理念的「政治思想」,也是目前部分民主國家的現狀。這種理念要求政府所有權力的行使都納入「憲法」的軌道,並受「憲法」的制約,使「政治運作」進入「法律化」理想狀態。「憲政主義」強調「法治」的必要性,認為包括「政府」在內的一切「社會機構」和「個人」都不能凌駕於「憲法」和「法律」之上。




「憲政」是「代議制民主」的基礎和保障,同時也是對「民主政治」的制衡,雖然傳統上「憲政」本身並不直接涉及到「政府」是否通過「民主選舉」產生,但現代「憲政理論」往往與「民主」的概念密不可分。在「憲政」國家裏,「政府」和「公民」的行為都是有邊界的,不能互相僭越,「政府」所代表的行為對內也對外,相對來說「公民」的行為世界稱作「公民社會」。其中,「憲政」的根本作用在於防止「政府」包括「民主政府」,作為「有限政府」權力的濫用,維護公民普遍的自由和權利。

「直接管治」和「代議政制」


John mill


「代議民主制,與直接民主制相對立,是由公民選舉形式選出立法機關議員,並代表其在議會中行使權力、定法律管理公共事務一種民主制度。簡言之,就是人民通過其代表來進行統治,而不是直接進行統治現代大部分國家均並非直接民主制


在此種政制之下,「主人」與「主事」相互分離,「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重合性身份被分開。 用英國十九世紀哲學家「約翰·密爾」 John Mill 所言:「人民應該是主人,但他們必須聘用比他們更能幹的僕人。」


由於人民不需用太多腦筋,每幾年便投票一次的制度,非常簡單易做,所以「代議民主」,是廣泛在世界「民主國家」所採納的「政治制度」和「政權組織」形式。



「法治」  Rule of Law  與「法制」Rule by Law 只一字之差,但意義卻南轅北轍,各走極端。法治指以民意授權為前提和基礎立法,以嚴格依法管治國家為核心,以制約權力為關鍵的社會管理機制、社會活動方式和社會秩序狀態


「法治」意味着每個人都受到「法律」的約束,包「括立法者」、「行政官員」和「法官」。在這個意義上,「法治」與「統治者」凌駕於「法律」之上的「威權」、「獨裁」、「人治」相對立。


「威權政府」Authoritarianism Government, 是一種「政體」或「意識形態」。奉行該主義的人認為「政府」應要求民眾「絕對服從」其「權威」,並限制個人的「思想」、「言論」和「行為自由」,將「權力」集中於「單一領袖」或一「小撮精英」,即為「威權政府」。


「威權領導人」時常「任意行使權力」而不「考慮」或利用「現有法律」去擴大「權力」,公民也通常無法透過「自由競爭」的選舉」來替換之。「權力爭奪」與「統治集團」的自由競爭」,是「有限」或「不存在」的。廣義上來說,「威權國家」包括缺乏「公民自由」的國家,例如「宗教自由」,或者在「自由選舉」後至少一次「政府」和「反對派」沒有「權力交替」的國家。


星加坡就是其中一個「威權政府」。他有反對黨,一人一票的全民選舉。可是,政府對反對黨打壓,不斷用「法律」起訴反對黨的黨員,若有哪一個地區的議席,被反對黨員得勝市政府便會把該地區停水、停電。所以人民便不會投票給反對黨的黨員。

另一方面,它又實施嚴刑峻法。因為「口香糖」的餘渣,被人民吐在地上,很難清理。於是索性全國禁止吃「口香糖」。星加坡懲罰人民的罰則多多,所以暱名叫「罰款之國」A Fine Country。

俄羅斯也是一個「威權政府」,「領導人」可任意改寫「法律」,賦予自己「終生執政」的權利。對「反對黨」領袖,亦可以「任意起訴」,「橫加拘禁」,甚至於被「刺殺」。

中國不但是一個威權政府,把「共產黨」定為執政國家的「唯一政黨」,人民沒有「反對黨」,凡反對共產黨的,必遭迫害。「領導人」也可以「改寫法律」,「合法地」賦予自己「終生執政」的權利,所以中國不但是個「威權政府」,更加是一個「獨裁政府」。

「獨裁統治」Autocracy Politics,是政治學名詞,是一種政府的形式,由一個擁有「無限威權」的「統治者」,在不受「法律」及「傳統」的制衡下,以「個人意志」來進行「統治」。由「統治者」個人「獨攬」國家「最高權力」,以「專制手段」實行「統治」的方式


                The Great Dictator

這個具備「無限權力」的「統治者」,稱為「獨裁者」Dictator。以這種「統治方式」形成的「政治制度」,稱為「獨裁政體」Dictatorship。「中華人民共和國」,毫無疑問,是行使「威權統治」的「獨裁政體」。

「人治」Rule of Man,指政府權力「不受限制」,依靠「執政者」的「賢明」來「治理國家」的「方式」和「理論主張」。

「人治」是一個用來特意表明跟「法治」相反情況的詞彙,當用抽象的講法,說「法治」是「法律」在「人之上,則會說「人治」是有人在法律之上。除了「沒有人管治」的「無政府狀態」,不是「法治」的情況,而是「人治」之外,包括「依法治國」而「立法權」不受約束也是「人治」。

在人治社會國家中,小數「特權階級」、「統治者」掌握了「國家權力」。「政權」由「個人」或某「團體」「專斷獨裁」,凌駕於「法律」之上。

各項「法規政策」的「制定」,「修改」和「遵守」,是以「統治階級」的「利益」為主,可以隨着「統治階級」利益的改變而改變。

「政府行政」隨意多變,普遍存在「人亡政息」、「任人唯親」、「朝令夕改」等現象。「國家政權」高度集中,且普通人民不能參與其中。「特權階級」可以做對於「普通人」屬於「違法」的事情,及享受各種「豁免權利」。

在中國,「儒家」的「政治思想」中「提倡人治」。 如孔子說:“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孟子也說:“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國定矣”

所以,中國三千年以來都是一個「人治國家」。雖然孫中山先生推翻了「滿清帝制」,創立「中華民國」。「共產黨」隨後又推翻了「中華民國」,變成「中華人民共和國」。然而,只是換湯不換藥,現在的中國,仍然繼承歷代帝王的傳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人治國家」。





「紅太陽」晚年,在1970年12月18日,曾向中共1935年延安時代,為他寫傳記「紅星照耀中國」 Red star over China 的美國記者 「艾爾加. 史諾」Edgar Snow 如此說:我「紅太陽」從來就是「和尚打傘, 無法無天」 是「紅太陽」坦誠表示自己乃全國之首,一國之君,是他的心底的話,肺腑之言。亦承認了,中國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一黨獨大, 元首獨權的「人治國家」。 


以「法治」為基礎的國家被稱為「法治國」Rechtsstaat。在一個「法治國」中,國家的力量受制於對當局任意行使公權力的約束,以達到保護公民的權利。法治國里的公民共享以法律為基礎的公民自由,並可以使用法院進行司法覆核,控告政府的政策違憲。

君主立憲

君主專制


「君主立憲」Constitutional Monarchy是相對於「君主專制」Absolute monarchy 的一種「民主國家」Demodectic Country 體制。「君主立憲」是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過「立憲」,樹立人民主權、限制君主權力、達成事實上的「共和主義」或「民主主義」國家。

「君主立憲」

國會

世界民主之父的英國,是採取「君主立憲」的一個「民主國家」先驅。英皇並無「行政權力」,只是一個虛君。實際行使「行政權力」的「首相」Prime Minister,是由取得「全國各地議會」過半數的「國會議員」 Members of the Parliament,所屬「政黨」的「黨魁」出任,並獲得英皇授權和允許。

「共和政治」Republic 是「君主立憲」另一民主政制支派。「共和政治」的基本含義就是,國家政府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國家政府應為公共利益而努力,而不是為私人利益而奮鬥。 政權機關領導人不是繼承的,不是世襲的,也不是命定的,而是由自由公正選舉產生的。由此,公正自由的選舉,是判斷一個國家是否真正實行共和政治的又一基本原理 。


一國家是不是「共和國」,不在於它的國名是否稱為「共和國」,而是在於它的政體是否 「行共和之政」。


例如英國雖然保留了君主,並且稱為「王國」,但實際上卻是「行共和之政」的「虛君共和國」。


一些國家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是自稱為「共和國」的國家,但其實是一黨獨大,並無政黨輪替,人民無人權和自由的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名不符實,表裏不一,沒有理據自稱為「共和國」,因為他陽奉陰違,口是心非,雖然口中自稱「共和」,但實質上是「獨裁政治」的一個「專制政體」。


法國第五共和的半總統制

人權和公民權宣言

法國是採取「共和國」制度的「民主國家」。法國的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Déclaration des Droits de l'Homme et du Citoyen,此乃人類歷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

國旗

                                    自由、平等、博愛

法國藍、    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代表了「自由、平等、博愛」Liberté, Égalité,Fraternité  。Liberty, Equality, Fraternity。是法國的國家格言。此格言首先出現於「法國大革命」,並在1946年「第四共和」、1958年「第五共和」被寫進「法國憲法」中,現在已成為「法國精神」的代表。

在1942年經典電影 ,由 「米高寇蒂斯」Michael Curtiz 執導,「堪富利保加」Humphrey Bogart 、「英格烈褒曼」Ingrid Bergman、「保羅亨雷」Paul Henreid 聯合主演的《北非諜影》Casablanca 之中。「保羅亨雷」在「堪富利保加」的酒吧中,指揮樂隊高奏法國國歌「馬賽曲」La Marseillaise,把德國軍官的歌聲掩蓋,是「馬賽曲」最鼓舞人心的電影片段之一。


        La Marseillaise in Casablanca

                      Play it, Sam

        Here's Looking At You, Kid

《北非諜影》是一部影史上最成功的經典電影之一。此片榮獲1944年奧斯卡的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和最佳改編劇本獎。這部電影的「角色」、「劇情」、「對白」以及「主題曲」都成為了一種「文化標誌」Cultural Icon。2007年「美國編劇協會」Writers Guild of America, West 公佈影史「最偉大的101部電影劇本」名單,由《北非諜影》奪魁。


該片的女主角「英格列褒曼」,高據不才最傾慕的電影偶像之首。她不只是一般肉體上花容月貌,艷光四射等平庸之美,而是層樓更上,近符屬靈的雍容華貴氣質高雅之姿,深深打動在下的心,成為首號的夢中情人。

                       Doctor Zhivago 

這境況,也就在不才觀賞過1965年由「大衛連」執導,劇本改編自俄國作家「鮑里斯·巴斯特納克」Boris Pasternak 的同名小說,「奧馬沙利夫」Omar Sharif 和「茱莉姬絲蒂」Julie  Christie 主演的的愛情史詩式電影,《齊瓦哥醫生》Doctor Zhivago 之後,不才情不自禁,墮入情網,視「茱莉姬絲蒂」為首號「螢幕戀人」的感況相彷彿。


美國,是當今之世的武林盟主。他也是實行總統制,但是美國總統的權力極大,不像法國般具有「總統」和「總理」的互相制衡,也不像英國「首相」,受「國會」的制肘。美國總統只需要簽署「行政命令」Executive Order,便可構成國策,繞過參眾兩院而施行。

《蓋茲堡演說》Gettysburg Address是第16任美國總統「亞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 最著名的演說,也是美國歷史上為人引用最多之政治性演說。

1863年11月19日,也就是美國內戰中「蓋茲堡戰役」結束的四個半月後,林肯在「賓夕法尼亞州」Pennsylvania「蓋茲堡」的「蓋茲堡國家公墓」揭幕式中發表此次演說,哀悼在長達五個半月的蓋茲堡之役中陣亡的將士。

林肯的演講,修辭細膩周密,以不足三百字的字數,兩到三分鐘的時間,訴諸獨立宣言所支持的「人皆生而平等」之原則,並重新定義這場內戰:不只是為聯邦存續而奮鬥,亦是「自由之新生」,將真平等帶給全體公民。其後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演說之一。

演說其中的鑽石金句,便是「民有、民治、民享」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我們將使這個國家,在上帝的庇佑之下,從自由裏獲得新生;而那一為民所有、為民所治、為民所享的政府,也絕不會從這片土地上消亡。」

"That this nation, under God, shall have a new birth of freedom—and that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shall not perish from the earth."

不才之所以介紹「民主政體」和其對立面的「獨裁政體」,其心用義是,不才並不大關心「國家」的「經濟發展」,而是專注「個人幸福」。

正是良禽擇木而棲,危邦不入,亂邦不居。不才所嚮往的,是鳳凰棲息之都,鯤鵬展翅之地高舉人類「普世價值」Universal Value,即「不分領域」,超越「宗教」、「國家」、「民族」,而出於人類的「良知」與「理性」之「價值觀念」,是人類普遍認可的共同價值,亦即「人權」、「自由」、「民主」和「法治」的國家。

忽視人類共同「基本價值」的「獨裁」國家,不才畏之如蛇蠍,正是苛政猛於虎,危邦不入,亂邦不居,不才避之唯恐不及,避之吉。


是以不才雖然並沒有大教授的深厚學識和廣泛見聞,然而不才覺得大教授採自「經濟學」極端「實用主義」,只著眼於「整體經濟」,而忽視「個人自由」的偉論,捉錯用神,失之於偏頗,使不才無法接受。

在不才的認知之中,政府分兩種,不是「民主」便是「獨裁」,前者為「正」後者為「邪」不才取「正」而避「邪」這種「個人選擇」已經很明顯。然而為了本文的完整性,不在接下來會介紹一種可以是「非正非邪」、「亦正亦邪」的「政治體系」,亦即「以教立國」。


「以教立國」,是指由國家確立的「特定宗教」設為「國法」。擁有「國教」的國家是頗為中性的,並非一定是「神權國家」,也不代表「政府」一定受到「國教」控制。它之可以非正非邪,亦正亦邪,完全是取決於它如何「奉行教義」,來「影響民生」的程度。


世界三大宗教,是「基督教」Christianity、「伊斯蘭教Islam 和「佛教」Buddhism。

由於不才是基督徒,是以不才對基督教來龍去脈與及基本教義,略有認識,可以在本文討論一下。至於伊斯蘭和「佛教,不才便所知有限力不能及了。
Magna Carta

洋鬼子一早體會到權力必須受約束,

權力使人腐化,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的腐化」Power tends to corrupt, and absolute power corrupts absolutely。


洋鬼子首次運用法律來限制皇權,保障人身自由,是始於八百多年前一二一五年的英國。當代憲政制度誕生於英國,英國憲政始於《大憲章》Magna Carta

Normands 

England

William the Conqueror

Anglo-Saxon

King John of England

《大憲章》誕生時代的巨大社會動蕩可以說是從1199年4月開始的,當時人稱「獅心王」的英格蘭「國王理查」 Richard the Lionheart 在圍困法國的一座城堡時死於弩傷。他的死使得他的弟弟繼承王位,新國王就是被很多人視為史上最糟君主的「約翰國王」。


為了奪回祖先的封地,「 英王約翰」與法王開戰。巨大的戰爭開支使得,「約翰」向英國的諸侯們攤派了大量苛捐雜稅之外,更胡作妄為,濫捕異己,眾貴族在人人自危之下,便聯合起來,起草了《大憲章》,規定英皇衹能依法拘禁涉嫌犯了罪的人,不得拘捕其他與案無關的人。「約翰」寡不敵眾,被廹作城下之盟,簽署了《大憲章》。


6月10日,「英格蘭」的封建貴族在倫敦聚集,挾持「英格蘭國王約翰」。會談的結果是一項和平協議,約翰國王被迫贊成反叛貴族提出的「男爵法案」(Articles of the Barons)。「約翰」勢不能擋,寡不敵眾,在不形勢比人強情願之下,無奈被迫贊成貴族提出的《男爵法案》Articles of the Barons。這個法律案是用拉丁文在獸皮上書寫的。它在1217年重新發表時更名為《大憲章》6月15日,約翰國王為法案蓋上王室的印章,反叛貴族們在4天後重新效忠約翰


我們知道清單上的要求是什麼,因為這份文件仍然存在,它就收藏在「大英圖書館」The British Library 內。 這份協議塑造了世界各地的司法體系、民主,甚至是我們今天所說的自由。

1215年1月,「約翰」在倫敦召開會議,商討改革的可能性。1月15日,「約翰」再次發佈特許狀,進一步確認「教會」的「選舉自由」,承諾無論習慣如何,「教會」都享有完全的「自由選舉權」。


5月的時候,發生了兩件事促成對英王約翰的反抗。一是貴族正式發表反抗國王的文件,宣佈不再效忠國王,因為約翰完全不理會他們,他們要向約翰顯示他們是認真的,所以這時向他提出長長清單的要求,這就是他們的反抗文件。


不過,貴族若要成功,就不得不控制倫敦。到了517日,約翰遭受了嚴重打擊,因為王國的首都落入了貴族的手中,意味著約翰在這場戰爭中難以取勝,因為倫敦固若金湯。現在貴族佔有倫敦,如果約翰要和平, 就得談判 


倫敦原本有堅固的防禦工事,倫敦的陷落對「國王約翰」來說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他明白當時的唯一出路是安排和平談判。6月10日,「英格蘭」的封建貴族在倫敦聚集,挾持「英格蘭國王約翰」。這些貴族提出一份清單,列出他們的要求,「約翰」勢不能擋,寡不敵眾,在不情願之下,無奈被迫贊成貴族提出的《男爵法案》Articles of the Barons《大憲章》的前身和初稿,。我們知道清單上的要求是什麼,因為這份文件仍然存在,它就收藏在「大英圖書館」The British Library 內。

                               Articles of the Barons

The British Library

約翰與貴族

雖然第一次發佈的大憲章只維持了數星期,但是約翰國王死後的多次重新發佈,使它成為了永久的法律;《大憲章》也成為了日後英國政治秩序的基石,不少日後編成的政府憲法,包括美國憲法,都是起源自大憲章。它被視為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文件之一。



《大憲章》Magna Carta,是「英格蘭國王約翰」最初於1215年6月15日訂立的「拉丁文」政治性授權文件。但在隨後的版本中將大部分對英國皇室「絕對權力」直接挑戰的條目刪除。1225年首次成為「法律」。1297年的英文版本至今仍然是英格蘭、威爾斯之「有效法律。從這一天開始,皇權並非無限,皇帝也要守法,此後英國便歷經「君主立憲」,「議會政治」和「民主選舉」,踏上自由民主的康莊大道。



在中世紀的歐洲「武士勤王記」的年代。歐洲各國都君臣和睦,相安無事,何以貴族限制國王的權利,只發生在英國呢?


《大憲章》是在13世紀「英格蘭複雜的政治背景下形成的。那是個「教會」、「國王」、「貴族」互相較量實力的世界。「英王約翰」連月來面對著壓力,要求他捨棄部分權力,以及對「司法」和「個人權力」做出有約束力的保證。及至1215年年初,時局到了轉捩點,不滿演變成公開反叛。




這是貴族要求的清單,在最上面說國王批准。裏面一條一條列出了48條要求。最後是最重要的部份,開始列出對《大憲章》來說非常重要的條款。這裏建議由25名貴族組成的委員會有權執行《大憲章》。這個在《大憲章》最後版本最後部分出現的條款是《大憲章》最具革命性的部分,因為它授權貴族執行《大憲章》,一旦國王「不遵守」《大憲章》條文,可以「充公」國王的財產。


這個條文的原本出處就在《男爵法案》裏。最後是「國王蓋章」。「國王蓋章」出現在這類文件頗不尋常。「國王蓋章」通常出現在「王室憲章」上,在寫就之後證實為真確。所以「國王蓋章」出現在這個清單上, 是頗令人費解的。它可能顯示國王對批准《大憲章》是非常認真的,因為在談判中,對《大憲章》條款的斟酌非常緊張。國王在談判前設法推託,也許「蓋章」顯示了他在他談判中痛下決定的一刻。


男爵法案》限制多年以來,男爵」們認為是「不公正」和「勒索」的政府。 《男爵法案》是旨在避免全面內戰的一項改革方案,因此構成了《大憲章》的基礎。


6月15日「約翰」在《男爵法案》蓋上「皇室蓋章」,貴族在4日後(6月19日)重申效忠約翰」。最後「皇室秘書」將「國王」與「貴族」間的協議正式成立,即成為最初的《大憲章》,並將副本抄送至各地,由指定的皇室官員及主教保存。



英王約翰在十三世紀初即位之後,一連串的事件令英格蘭的封建貴族起來反抗他,並要求限制絕對的王權。


首先是他奪得王位的手法遭人非議,前任英王獅心王理查在1199年死後無子,出現兩名繼承人,即的侄亞瑟,和理查的弟弟約翰約翰將他的對手,亦即他的侄子阿瑟囚禁,之後阿瑟便失去音訊。很多人認為約翰暗殺了亞瑟以取得王位。


儘管約翰國王男爵們的關係難處,中世紀的英國還有一個重要的第三勢力,那就是教會教會是當時英國最富有和最有影響力的機構。


英國國王教會之間的關係非常密切,坎特伯雷大主教是國王的精神指導,為國王登基加冕。但即便如此他們之間也不是一點矛盾沒有的。一個是大主教的任命問題,國王認為他有權任命大主教;在大主教職位出現空缺時,他有權佔有教會的收入。這是國王教會間最大的爭議點。


約翰國王與羅馬天主教教宗坎特伯雷大主教的任命產生爭執,於是教庭向英格蘭施以絕罰,翰國王被迫於1213年向教宗服,首次允許大主教來英格蘭履新。


倫敦人長久以來都不信任國王,他們一直尋求一定程度上的獨立。他們終於有了自己的市長。他們因為約翰與法國作戰而受到損害;他們也反對國王向市內胡亂徵稅;約翰鼓勵在泰晤士河河岸建立磨坊和漁場,英格蘭整體經濟的成功令倫敦人受損;國王不鼓勵市場貿易,令倫敦市的專有權利受到了威脅。倫敦人對國王諸多不滿,他們在1215年5月讓貴族進入倫敦市, 貴族因此掌握了英格蘭首都的控制權。


倫敦原本有堅固的防禦工事,約翰一定非常錯愕,倫敦人引貴族入關。倫敦人傳出消息說倫敦城圍牆剛巧有把梯子,貴族爬上梯子就越過城牆進入倫敦,事情與倫敦人無關。這是荒謬的說法,倫敦領袖勾結貴族叛變,把倫敦拱手相讓。約翰完全不知,也無法處理。這可說是一場災難。


初的《大憲章》,全文共63條。主要內容是保障「封建貴」族和「教會」的「特權及「騎士」、「市民」的某些利益,和「限制王權」,規定非經「貴族會議」的決定,不得徵收額外稅金;「保障貴族」和「騎士」的「采邑繼承權」;承認「教會自由」不受侵犯;歸還原侵占的「領主土地」、「抵押物」「和契」據;尊重「領主法庭」的「管轄權」,國王官吏不任意受理訴訟,對任何「自由人」非經合法判決,不得「逮捕」、「監禁」、「沒收財產」或「放逐出境」;承認倫敦和其他「自治城市」的自由;統一「度量衡」,「保護商業」自由等。同時規定由「領主」推舉25人員,負責監督《大憲章》的實施

《大憲章》有兩個抄本收藏於大英圖書館,一個抄本在林肯大教堂,一個在索爾茲伯裏大教堂。四個抄本都是寫在羊皮紙上的,每份都大小不同。大英圖書館的兩張一張是橫的,一張是直的;林肯大教堂的一張是方形的;索爾茲伯裏大教堂的是直的。書寫的文字是中世紀拉丁文,字體是中世紀書法。當中使用了大量縮寫,原因是羊皮紙非常昂貴,他們需要在一張紙上寫上盡量多的內容。

所有《大憲章》都是沒有署名的,只有國王的蓋章作為真實的憑證。這是王室憲章的常見做法。四份《大憲章》之中, 目前只有一份國王蓋章還有痕跡。有紀錄註明當年先後向外發送了13份大憲章。


要進一步了解《大憲章》給英國和英國以外的世界帶來什麼樣的影響,我們有必要先了解一下中世紀英國充滿動蕩的政治版圖。


《大憲章》是在13世紀英格蘭複雜的政治背景下形成的。那是個教會國王貴族互相較量實力的世界。英王約翰連月來面對著壓力,要求他捨棄部分權力,以及對司法個人權力做出有約束力的保證。及至1215年年初,時局到了轉捩點,不滿演變成公開反叛。


Richard the Lionheart



《大憲章》裏描寫的國王「明取豪奪」並不是一次就完的。國王和他的代表經常不惜一切手段從土地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那裏賺取錢財。而他們能夠支配的眾多途徑之一就是法系統。這是促成大憲章出爐的一個重要因素。


法律本身成了一個巨大的賺錢機器。它成了國王增加其收入的手段,也成了國王實施他的權力的途徑。國王對司法的控制意味著他可以拿到很多的錢,尤其是從貴族手中。對那些想得到更多土地的男爵和那些與其他貴族有土地爭議的男爵來說,他們想要打贏官司就要支付大筆金錢,而受益者往往是控制司法系統的國王。那時的法系統沒有督機構,也沒有執法機構

《大憲章》出現之前,英國可以說是一個沒有法治的國家,儘管國王,尤其是約翰國王制定了不少保護私人財產的司法條例,但同時他也有不執行這些司法條例權力,他要是願意的話可以終止這些司法條例。1215年發生的事情基本上就是要國王自己遵守自己做出的承諾,依法行事。


另一個引起男爵們對國王不滿的因素是當時法國國王佔領了英國在諾曼底的大部份土地,英國的貴族要求國王奪回領土,約翰國王即在1214年發動對法國作戰,卻遭遇大敗。


1214年10月,戰敗回國的約翰國王財力大傷,名聲大跌。男爵們在這一關鍵時刻密謀策反,企圖強迫國王推行改革,如果不依就武力推翻他。


約翰國王急忙趕赴男爵們開會的地點看究竟發生了什麼。與此同時,他還制定一部緊急允許教會自由選舉


儘管如此,約翰國王男爵們之間的戰線已經劃清則在他們之間扮演了一個調出更多讓步呢?還是乾脆把他徹底趕下台?


很難說他們是不是想徹底推翻他,因為在13世紀初要推翻意味國王是非常困難的。他們肯定是想限制他,讓他停止亂徵稅。《大憲章》想要達到的目的不是推翻國王,而是讓國王在法律的框架內行事。這也是政黨的早期雛形,以往都是男爵們利用一位王室成員向國王發難,現在是男爵自己和教會採取主動制約國王的權力。所以,1215年男爵們直接向國王發難的確是向前邁出的重大一部。

King Henry III of England


英國《大憲章》主要是「封建階級」內部權力再分配的文件,並未改變廣大農民的地位,而且不久即被即位的「亨利三世」King Henry III of England 撕毀,失去效力。資產階級革命時期,《大憲章》被利用作為爭取權利的法律依據,並被確定為英國「憲法性文件之一,即所謂「安全法」。根據該條的規定由二十五名貴族組成的委員會有權隨時召開會議,具有否決國王命令的權力;並且可以使用武力,佔據國王的城堡財產這種權力是出自中古時期的一種法律程序,但加之於國王卻是史無前例。

「英皇約翰」無意接受《大憲章》的約束,他是在武力之下才被迫在文件上簽署,特別是第六十一條幾乎褫奪了國王所有的權力。就在貴族離開倫敦,各自返回封地之後,「約翰」立即宣佈廢棄《大憲章》,「教宗」亦訓斥《大憲章》為「亨利三世」以「武力」及「恐懼」,「強加」於國王的「無恥條款」,教宗否定了任何貴族對權力的要求,又稱這樣做破壞了國王的尊嚴,第一次諸侯戰爭因此而爆發。

12161018日,約翰在內戰正酣時病死,九歲的亨利三世」 即位,皇室人員希望年幼的新王會為貴族所接受。新王即位後,戰事終結。

1012日,皇室大臣以「亨利」的名義再發出《大憲章》,但當中部分條款,包括第六十一條都被刪去。之後於1217年和1225年,亨利三世」都曾再次發佈《大憲章》。1225年的一次由十八歲的「亨利」親自發出,並刪除至只有三十七條。


Edward I of England

亨利三世」統治五十六年後,在1272年逝世。他逝世時,《大憲章》已成為既定的英國法律,日後的英國君主亦難以像約翰一樣將它完全推翻。亨利三世」的兒子,愛德華一世 Edward I of England在 12971012日發佈最後一次修訂的《大憲章》,作為《肯定法案》的一部分。


《大憲章》原件現仍存於倫敦大英圖書館在下親往朝拜過真蹟,家中也珍藏複制品,敬意無限。這一紙契約,是文化史上劃時代的里程碑,一石二鳥,同時孕育出人權思想法治精神這對雙生孖胎。洋鬼子的皇權有限,僅比龍之傳人的皇權無限,「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 」,踏進一小步。但衹這一小步,便石破天驚,不僅踏出文化的鴻溝,也走出懸殊的國運 


人權一經法律確立,便屬神聖不可侵犯,任何時刻都不可以改變,絕不能有例外。法律一視同仁,保障每一個人,既保障自己,亦保別人,當然也保障敵人。正如法蘭西思想之父「伏爾泰」 Voltaire 所言:「我不贊同你的觀點,但我會誓死捍衛你發言的權利。」


"Je ne suis pas d'accord avec ce que vous dites, mais je me battrai jusqu'à la mort pour que vous ayez le droit de le dire."   

"I disapprove of what you say, but I will defend to the death your right to say it."


看官,此語非虛,絕非吹水!洋鬼子從八百年前開始,便把這原則一直貫徹執行到今天,如不我信,請看下例。

七七倫敦恐怖襲擊


英國反恐法

去年七七倫敦發生了恐怖襲擊,死了五十二市民後,政府馬上緊急的草擬了「反恐法」,送到議會審議。不料大部份議員都認為,法案中疑犯可以在未經法院審訊下的拘留期過長,侵犯了人權。法案在上下議院反覆辯論,政府以調查恐佈活動比其他罪案需時的專業理由抗辯,並一再讓步縮短拘留期,可是議員仍然阻撓重重,法案無法獲得通過。

如此費時失事,抱實用主義的龍之傳人,包括「大教授在內,必然大為光火,斥為荒謬,視為民主政制的又一罪狀。既為「反恐法」,議員自應配合政府,火速通過嚴刑峻法,務求把恐怖份子連根拔起,一網打盡,豈會把恐怖份子的權益,反置於民生命安全之上之理?究竟有何居心,是否裏通外國,做了英奸?馬上給我拿下,嚴查法辨!

MI5

更有罪無可恕者,原來英國的特工組織
軍情五處MI5早已監視跟蹤了那幾個攜彈人多時,無奈因證據不足,不能拘捕歸案。原來,雖然事後証明疑犯沒有錯是恐怖份子,但事前的確沒有找到充份證據,按照洋鬼子的法律,疑犯的人權神聖不可侵犯,不得拘捕。大教授必會拍案大怒。這還了得!市民五十二條寶貴性命,豈不是枉送在這條惡法之上?


很顯然,七七慘案在龍國中根本是不可能發生的。奉行實用主義」,可以「為求目的,不擇手段」的公安們可不會那樣傻,管它啥原則?守啥法?衹要能破案立功,用甚麽手段都成遇有可疑人物,一於白貓黑貓的全部抓回來,寧濫母缺。打入天牢後,長期囚禁,日夜廹供,順籐摸瓜,全殲餘黨,如此則天下太平,何慘案之有?不但一個市民也不用死,首長還馬上嘉獎,升官發財,皆大歡喜。按照大教授的實用主義邏輯,這就是效率高,成效大,最優秀的制度,東風又再壓到西風!

翻開龍國的憲法,人民的自由和權利都寫得非常清楚齊全,甚麽都有,白紙黑字,句句真確,都是統治者親自制訂的。但是統治者雖然立了法,卻有法不依。龍的傳人從來沒有集會示威罷工的權利和傳媒出版言論自由。報刊的新聞檢查固不用說,互聯網上很多網站被過濾掉,「民主」、「人權」等字眼在搜尋器上統統沒有回應,更有無數網警埋伏監視,一見反政府的電郵,便馬上把人關上十年八年,不經撿控,也可關上一年兩年。統治者們解釋說,他們關的都是「罪犯」,這樣做是為了維持社會穩定,保障國家安全,為了管治,必須如此。這倒也言之成理,罪犯的確需要打擊,全世界都一樣。


劉少奇

可是事情不是這麽簡單,原來不單
罪犯被拘禁,連國家主席也可以被拉下馬,褫奪權力,不需審訊,長期囚禁,折磨至死,多年後才含怨得雪,獲得平反,恢復名譽。這時統治者才恍然大悟,憲法如果不保障罪犯,到頭來也不能保障自己,原則不能不講,有法不可不依。


龍的傳人至此方知洋鬼子實在高瞻遠矚,他們的成功絕非幸至,並非大教授口中所說的大呆瓜。
用法律保障敵人似乎是愚不可及,識者不為,但卻是在法治精神引伸下的必然結果,必須加以堅持,否則整個法治制度隨即崩潰,因小失大。鬼子議員並非「愛你的敵人」,全部變了老祖宗耶蘇,他們本性也貪財好貨,目標和龍的傳人完全一樣。衹是他們深思熟慮,老謀深算,謀求長遠利益,不取眼前小利。「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衹是近視眼紅太陽的狂燥症發作,絕不可學。

江澤民

胡錦濤

現在龍的傳人雖然亦已全盤鬼化,大家都脫毛裝穿上洋裝,棄毛廁坐抽水馬桶,改革開放卓卓有成,「神六」也上天下地,似乎洋鬼子的全套武功已經學到手,青出於藍,行將東風壓到西風了。
可是本質上,今天的龍之傳人和二百年前的滿清大儒一樣,「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學的都衹是洋鬼子的外家功夫。至於洋鬼子的內功心法,則由於「國情不同,不能照搬」。


銀行兩個雙規回國總經理

再看清楚大教授口中史無前例的經濟奇蹟,原來祇有硬件是真貨,軟件卻是A貨。無疑全國各地都一夜之間建滿高樓大廈,輕工業的產量一日千里,把洋鬼子殺得落花流水,有世界工廠之稱。可是,經過廿多年的改革,金融業都是原地踏步,並無寸進。股市因為騙人太多,無人問津,所有國企紅籌,都要在香港上市集資。銀行貸款並非按商業原則經營,而是靠走內線、拉關係、用權力,所以壞帳極高。全國銀行系統的壞帳總額達到億美元,媲美全國的外匯儲備。銀行派駐香港的兩個總經理,都先後被雙規回國,成為國際笑話。

既然制度如此優秀,何以硬件是奇蹟,軟件卻攪不上去呢?因為,硬件可以從洋鬼子手上直接拿來,橫向移植,馬上日夜加工,大量複製。軟件卻要蹤向承繼,假以時日,在龍的傳人心中慢慢植根裁培。

香港的金融股票業之所以能大獲成功,是因為港燦從小接受鬼子教育,心中埋下了法治精神的軟件種子,生根發芽後,連潛意識裏都懂得遵守遊戲規則,見到巴士就自動排隊,按先後次序上車,公平公正,機會均等,嬴公道,所以大家踊躍參與,業務自然繁榮昌盛。

國的金融股票門庭冷落,攪不起來,是因為龍的傳人秉承實用主義,見到巴士就一哄而上,爭先拱後,強者把弱者擠走,衹讓自己幫派的人上車,大眾無法公平參與,業務遂永遠上不去。即使上了車的大眾,也全被當作羊牯水魚,巧取豪奪,明偷暗搶,吃了大虧之後,便再也不敢下注。

軟件像硬件一樣發展神速,除非把整個龍像當年的東方之珠一樣,雙手交給英國殖民統治一,否則恐怕要花上二三百年,法治精神的軟件才能植根,東西文化方可合流。

思索至此,真相便告大白。接著不才便反覆自問,不才究意認同實用主義還是法治精神呢?不才應該留守實用主義的國家還是投奔法治精神的國家呢?經過不才層層的客觀分析,相信答案讀者早已知之,理由也用不著說了。

故事至此己經說完,本文亦可以結束,但是還未能謝幕散場。在下的移民決定雖然祇是一宗庸人自擾之事的終結,但卻是另一個源遠流長的開端,是開場,不是落幕。

選擇移民英國,比當年選擇買英國樓的後果要深遠得多。買英國樓衹是個人投資,失敗了衹是損失了金錢,沒有甚麽大不了,和任何人都沒有關係。移民番邦,願作洋奴,本來亦祇是在下的個人選擇,自甘墮落,與人無尤。可是自此以後,在下世世代代的子孫便身不由己,被在下廹上梁山,成為黃皮白心的假洋鬼子了。這個強加的身份,他們會是感恩戴德地稱頌在下,還是怨聲載道的埋怨在下

孔子

孔子生於公元前五五一年,迄今已二千五百多年,今天遍及全球的子孫,總數據報達三百萬人。亦即是說,在下今天踏足英國,二千五百多年後,也有近三百萬個子孫了。在下特於今天勒本文為誌於此,千秋功罪,就留待他們評說吧


回到★【目錄】★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 Home

This page is powered by Blogger. Isn't yours?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