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14 April 2008
F48. 細說從頭話英倫
英國的方言和口音
都[6:49 pm, 18/10/2020] CK (Chun): 說任何國的語言,其主旨在於傳情達意,互相溝通,若目的已達,有發音及文法等小毛病改不了,不損原來宗旨。
[7:45 pm, 18/10/2020] CK (Chun): 大師果然於英語學歷甚深,ck實不相瞞,喺學校讀書嘅英文成績非常渣。1970年,ck考school cert,英文攞咗個F ,即係唔合格。重讀form five一年,1970年嘅school cer,才取得了 E 級。及至一九七一年再考英文一科,先至有個C。再考gce英文單科,亦僥倖合格。
ck並無正規嘅英語訓練,好似大師咁,正式上英語堂,師徒相傳,學習正派嘅英文。
CK係野狐禪,半途出家,受1968年睇「殉情記」嘅影響,自己靠自己,模仿莎翁劇本嗰啲韻律同埋節奏,自己摸索英語。即係ck學鋼琴咁,純粹係自學,並無師傅指點咁正規,行得唔好,亦都冇辦法止自己糾正。
係阿倫鄧大哥大明白事理,佢係政府度做EO,所以佢都有居英權,仲喺倫敦嘅Harrow,購下了安樂窩,但係現在仍然留港生活,及至時機一至,便會與夫人雙雙移居英國。鄧兄對倫敦有所觀察,有所了解,所以CK當佢係準倫敦人。
至於大師!唉!世間事,知易行難,有啲天生嘅嘢。係好難改變嘅。大師喺差館淨係對住幾件鬼佬,講英文也文也武,牙尖嘴利,都未見過大場面,就以為講英文不外如是。
但係江大師有冇嚟過倫敦呀?你以為倫敦人都講得一口清晰嘅英文,其實大錯特錯呀。
倫敦係種族大熔爐,龍蛇混雜,嗰啲東歐人講英文唔得,唔好提啦。淨係計本土英國人,就有英格蘭人、蘇格蘭人、威爾斯人、北愛爾蘭人。佢哋全部都算係本土英國人,係唔係?但係英國喺唔同地方,就有唔同地方嘅口音。口音重嘅,聽到你耳都側埋。
江大師寫書法的確大有成就,但係於其他世事,你就闊佬懶理。只要每日有羽毛球打,有卡拉ok唱,就不思進取。而家CK畀啲資料大師,擴大江大師嘅認識領域,多啲了解世間事,知道大蛇點屙尿,唔係你諗得咁簡單。
英國有37種方言,360個口音。單喺倫敦一地嘅英文,喺唔同地區,亦有多少差異。倫敦嘅英文可以分為三大系統。第一種,叫做Received Pronunciation(RP),又叫做bbc English,甚至係Queen's English。唔係個個人都講到RP,講出嚟你都唔信,第二位皇位繼承人嘅威廉王子Prince William , 就係講唔到RP。
第二種系統叫做Cockney Accent,係東倫敦嘅勞工階層所說的英語。如果你想喺百貨公司「哈洛斯」Harrods做售貨員,或者想喺bbc度做記者,佢一聽你唔係講RP,而係帶Cockney口音,你唔使旨意佢會請你。
第三種口音,叫做Estuary Accent,係流行泰晤士河流域,所說的英語。由於EA係RP 同埋cockney混種,反而係倫敦大多數人最流行嘅口音。
[1:30 pm, 07/01/2020] CK (Chun): 大倫敦及周邊地區的鐵路服務票價是根據倫敦運輸公司管理的倫敦票價區系統計算的。 在倫敦範圍內,所有倫敦地下,國家鐵路,倫敦地面,TfL鐵路和港區輕便鐵路車站均分配給六個票價區。[注1]票價區1涵蓋了中央區,票價區2、3、4、4、5和6 在其周圍形成同心環。 在白金漢郡,埃塞克斯郡,赫特福德郡和薩里郡的大倫敦以外的某些國家鐵路車站和倫敦運輸公司的所有車站都包含在票價區4、5、6或超出這些範圍的延伸區中。 倫敦票價區的運輸也簡稱為區域或旅行卡區域,指的是它們在計算旅行卡產品價格時的用途。 在2004年實行統一票價之前,倫敦巴士網絡使用了票價區。 倫敦票價區還用於計算單程票和往返票,Oyster卡隨用隨付票價和季票的成本。
[1:31 pm, 07/01/2020] CK (Chun): 由倫敦交通局管理的大倫敦區域及周邊地區的大部分公共鐵路運輸服務都是以劃一的收費區(fare zone)來制定和計算票價,不論每程的實際乘搭距離,旅程跨越的收費區越多票價亦相應增加。首都倫敦市內的地鐵、地上鐵、碼頭區輕便鐵路、倫敦交通局鐵路(伊利莎伯綫前身)和國鐵的車站都分配入九個收費區及少量外圍特殊收費區,第一收費區涵蓋首都中央範圍,第二至第九收費區就圍繞對下收費區形成一層層環狀帶。部分處於大倫敦以外的郡(白金漢、埃塞克斯、赫特福德、薩里)的國鐵車站和全部倫敦交通局直屬車站都處於第四、第五或第六收費區,或更遠的地區位處第七、第八、第九或特殊收費區。
[2:33 pm, 07/01/2020] CK (Chun): 若純以交通區域而非行政區域來劃分,「倫敦運輸公司」Transport for London 把倫敦由內至外,以6個同心環層層相套, 位於最中心的一環 是「第一區」Zone 1, 最外層的便是「第六區」Zone 6。 這六個同心玩 同心玩 奧運吊船運動 之內
[11:15 pm, 07/01/2020] CK (Chun): 若純以交通區域而非行政區域來劃分,「倫敦 交通局」Transport for London 是大倫敦 Greater London 政府轄下的公共機構,負責管理倫敦的交通系統,包括俗「管道」的地鐵「地鐵」Underground、「火車」 London Rail 、 「巴士」Bus以及「的士」Taxi 等等的交通運輸工具。 它把倫敦畫成 6個, 由內至外的同心環,一環接一環,環環相套。位於最中心的一環是「第一區」Zone 1, 最外的一個環便是「第六區」Zone 6。 這六個同心環裏面有 11條 地鐵線和 270 個地鐵站,往返內環的標價最為昂貴,而往返外圍的 標價則較為廉宜。
以同一原理,推而廣之,則越靠近內環的樓價,便越是昂貴,處於外環,遠離市中心的樓價,則較為便宜。
[11:12 am, 08/01/2020] CK (Chun): 由於歷史的不斷發展 人口不斷的增加 倫敦不斷兼併 鄰近的土地 日漸增大 面積佔講 廣闊 逐漸廣闊
[11:32 am, 08/01/2020] CK (Chun): 所「郡」 County 一個國家在 地理上 劃分行政區域 的名稱 , 源至 自己 法文conté, 表示 伯爵 count 主權下 的管轄權。 當1066年「諾曼人」Normans征服英國的時候,就把這個名詞帶到英國。諾曼人為古代歐洲民族,起源於丹麥、冰島、挪威等地,原屬諾斯人中的("Norman"一詞由"Norseman"演變而來[1])一支維京人(古英語中Wīcingas表示"pirates",即「海盜」[2]),10至11世紀,他們征服了今法國北部的大片地區,並將該地區稱之為諾曼第。後在其首領羅
[0:03 pm, 08/01/2020] CK (Chun): 所「郡」 County,是一個在地理上劃分行政區域的名稱 , 源至法文 conté, 表示「伯爵 」Count 的主權下對其領地的管轄權。 當1066年「諾曼人」Normans 征服了英國的時候,就把這個名詞帶到英國。諾曼人為古代歐洲一支民族,起源於丹麥、冰島、挪威等地的海盜,10至11世紀,他們征服了今天法國北部的大片地區,並將該地區稱之為「諾曼第」Normandie, 因此得名。 當諾曼人把 County這個名稱帶入英國的時候,當時居住在英國本土的 「撒克遜」Saxons, 早已把 shire 這個名稱使用多年,並順手沾來,因利成便,把當地主要城鎮的名字,在尾巴上加上 shire
這詞便推而廣之,大而化之,成為這個郡的名稱,不才上述的「劍橋郡」 Cambridgeshire , 便是脫胎於此。
[0:04 pm, 08/01/2020] CK (Chun): 所「郡」 County,是一個在地理上劃分行政區域的名稱 , 源至法文 conté, 表示在「伯爵 」Count 的主權下對其領地的管轄權。 當1066年「諾曼人」Normans 征服了英國的時候,就把這個名詞帶到英國。諾曼人為古代歐洲一支民族,起源於丹麥、冰島、挪威等地的海盜,10至11世紀,他們征服了今天法國北部的大片地區,並將該地區稱之為「諾曼第」Normandie, 因此得名。
當諾曼人把 County這個名稱帶入英國的時候,當時居住在英國本土的 「撒克遜」Saxons, 早已把 shire 這個名稱使用多年,並順手沾來,因利成便,把當地主要城鎮的名字,在尾巴上加上 shire
這詞便推而廣之,大而化之,成為這個郡的名稱,不才上述的「劍橋郡」 Cambridgeshire , 便是脫胎於此。
[0:06 pm, 08/01/2020] CK (Chun): 所「郡」 County,是一個在地理上劃分行政區域的名稱 , 源至法文 conté, 表示在「伯爵 」Count 的主權下對其領地的管轄權。 當1066年「諾曼人」Normans 征服了英國的時候,就把這個名詞帶到英國。諾曼人為古代歐洲一支民族,起源於丹麥、冰島、挪威等地的海盜,10至11世紀,他們征服了今天法國北部的大片地區,並將該地區稱之為「諾曼第」Normandie, 因此得名。
當諾曼人把 County這個名稱帶入英國的時候,當時居住在英國本土的 「撒克遜人」Saxons, 早已把 shire 這個名稱使用多年,並且順手沾來,因利成便,把當地主要城鎮的名字,在尾巴上加上 shire 一詞,便推而廣之,大而化之,成為這個郡的名稱。不才上述的「劍橋郡」 Cambridgeshire,便是脫胎於此。
[9:46 am, 18/01/2020] CK (Chun): 若純以交通區域而非行政區域來劃分,「倫敦 交通局」Transport for London 是大倫敦 Greater London 政府轄下的公共機構,負責管理倫敦的交通系統,包括「地鐵」 Underground ( 俗稱 「管道」(Tube))、 「火車」 London Rail 、 「巴士」Bus 以及「的z士」Taxi 等等的交通運輸工具。
倫敦交通局把倫敦畫成 由內至外,一環接一環,環環相套的六個 環。位於最中心的一環是「第一區」Zone 1, 最外的一個環是「第六區」Zone 6。
這六個同心環內,合共有11條 俗稱Tube 的地鐵線和 270 個地鐵站; 18個火車總站和330個火車站;在700條路線上行走,服務19,000 個巴士站的 8,600輛巴士 和 21,000 兩俗稱「黑色出租車」 Black Cab 的 「的士」。
往返內環的標價最為昂貴,而往返外圍的 標價則較為廉宜。
以同一原理,推而廣之,則越靠近內環的樓價,便越是昂貴,處於外環,遠離市中心的樓價,則較為便宜。
[10:11 am, 18/01/2020] CK (Chun): 若純以交通區域而非行政區域來劃分,「倫敦 交通局」Transport for London 是大倫敦 Greater London 政府轄下的公共機構, 以倫敦市長為主席,負責掌管倫敦的交通系統,包括
把倫敦畫分成,由內至外,一環接一環,環環相套的六個環。位於最中心的一環是「第一區」Zone 1, 最外的一個環是「第六區」Zone 6。 越是接近內環乘搭 地鐵和火車,車票便越是昂貴, 例如如果你 如果要乘地鐵往返第一區湖第六區 標價是最昂貴的 但是如果只來往第六區至第四區之間 標價便比較便宜
這六個同心環內,合共有11條 俗稱Tube 的地鐵線和 270 個地鐵站; 18個火車總站和330個火車站;在700條路線上行走,服務19,000 個巴士站的 8,600輛巴士 和 21,000 兩俗稱「黑色出租車」 Black Cab 的 「的士」。
往返內環的標價最為昂貴,而往返外圍的 標價則較為廉宜。
以同一原理,推而廣之,則越靠近內環的樓價,便越是昂貴,處於外環,遠離市中心的樓價,則較為便宜。
[10:18 am, 18/01/2020] CK (Chun): 若純以交通區域而非行政區域來劃分,「倫敦 交通局」Transport for London 是大倫敦 Greater London 政府轄下的公共機構, 以倫敦市長為主席,負責掌管倫敦的交通系統,包括
把倫敦畫分成,由內至外,一環接一環,環環相套的六個環。位於最中心的一環是「第一區」Zone 1, 最外的一個環是「第六區」Zone 6。 越是接近內環乘搭 地鐵和火車,車票便越是昂貴。 比方說,如果你要乘地鐵往返第一區至第六區之間,票價是最為昂貴的,但是如若只來往第六區至第四區之間, 那麼票標價便比較便宜。
這六個同心環內,合共有11條 俗稱Tube 的地鐵線和 270 個地鐵站; 18個火車總站和330個火車站;在700條路線上行走,服務19,000 個巴士站的 8,600輛巴士 和 21,000 兩俗稱「黑色出租車」 Black Cab 的 「的士」。
往返內環的標價最為昂貴,而往返外圍的 標價則較為廉宜。
以同一原理,推而廣之,則越靠近內環的樓價,便越是昂貴,處於外環,遠離市中心的樓價,則較為便宜。
[10:33 am, 18/01/2020] CK (Chun): 若純以交通區域而非行政區域來劃分,「倫敦交通局」Transport for London 是大倫敦 Greater London 政府轄下的公共機構, 以倫敦市長為主席,負責掌管倫敦的交通系統,包括把倫敦畫分成,由內至外,一環接一環,環環相套的六個環。位於最中心的一環是「第一區」Zone 1, 最外的一個環是「第六區」Zone 6。 越是接近內環乘搭地鐵或火車,車票便越是昂貴。舉個例,假如要乘地鐵往返第一區至第六區,票價是最為昂貴的,但是如果只是來往於第六區至第四區之間, 那麼票價便比較便宜。
這六個同心環內,合共有11條 俗稱Tube 的地鐵線和 270 個地鐵站; 18個火車總站和330個火車站;在700條路線上行走,服務19,000 個巴士站的 8,600輛巴士 和 21,000 兩俗稱「黑色出租車」 Black Cab 的 「的士」。
往返內環的標價最為昂貴,而往返外圍的 標價則較為廉宜。
以同一原理,推而廣之,則越靠近內環的樓價,便越是昂貴,處於外環,遠離市中心的樓價,則較為便宜。
[9:33 am, 22/01/2020] CK (Chun): 譔
[9:45 am, 05/01/2020] CK (Chun): 倫敦市的地方政府機構是倫敦市法團City of London Corporation駐地是倫敦市政廳。Guildhall現存建築始建與1441年法團的首長是倫敦市市長Lord Mayor of London和大倫敦市長(英語:Mayor of London)是兩個不同的職位現任倫敦市市長(第690任)是安德魯·帕爾密
[9:52 am, 05/01/2020] CK (Chun): 按照英國神話傳說,市政廳所在地是傳說中的古不列顛開國者、埃涅阿斯的後代,特洛伊的布魯圖的宮殿。根據考古發掘可以證明的是,這裏在古羅馬時代是不列顛行省最大的圓形競技場。古圓形競技場的輪廓在現在的市政廳廣場上以一圈黑石標出。經發掘整理的競技場的一部分可以通過市政廳美術館地下的通道參觀。歷史學家認為,薩克遜人在倫敦居住後,就把行政中心建在當時還是非常壯觀的競技場周圍。重建的屋頂在1940年29日晚由德軍空投燃燒彈引起的大火中焚毀。現在看到的屋頂是1954年重修的結果
[9:53 am, 05/01/2020] CK (Chun): 而英語中作「市政廳」解的「Guildhall」則被認為來源於古英語中的「Gild」,即「付錢」,「Guildhall」即為「市民繳納稅費的廳堂」。
[10:41 am, 05/01/2020] CK (Chun): 好了!說了大半天英國的政制, 看官們開始不耐煩了!怎麼還未談及不才所定居的倫敦呢? 看官們請莫焦急,不才現在立即把倫敦放上話題!
不才已經於上文提及, 英國是一個權力高度集中,但卻亦同時把權力層層下放的單一制國家,這對於一國之首都的倫敦,更是如此。
「倫敦 」London 既是英國首都,亦是英國最大的「城市」City,也是4個「構成國」中英格蘭的首府,更是「全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 per capita 最高的行政區,位於英格蘭東南部的泰晤士河 River Thames,流往北海河口的80公里之處。
「倫敦市」London City泛指「大倫敦」Greater London,內含 1 個「倫敦市」City of London 和 32 個「倫敦自治市鎮」 London Boroughs,由「倫敦自治市鎮理事會」London Borough Councils 管理,每四年選舉一次,是倫敦的主要地方政府,負責運營大多數當地服務,例如學校、社會服務、廢物收集和道路等等。
在「大倫敦」 Greater London 的行政領域中,團在核心的 12 個「倫敦自治市鎮」 London Boroughs,再加上「倫敦市」City of London,統稱「內倫敦」 Inner London,包圍在外的20個統稱「外倫敦」Outer London。
看官們務須注意「倫敦市」此名字的混淆不清, 撲朔迷離之處。
「倫敦市」London City 內之「倫敦市」 City of London, 是「倫敦市」 London City 的「市中之市」,中文譯名不但完全一樣, 難分彼此,而且亦同樣具有「城市」 City 級別的行政地位,在行政規劃上彼此平等不二,並無從屬關係。然而前者面積 1,569 平方公里,人口 90…
[10:43 am, 05/01/2020] CK (Chun): 雖然在一般的觀念中,大倫敦是一個「城市」,但在英格蘭的行政制度上它並不具有城市地位,反而是大倫敦底下兩個次級行政區,倫敦市(City of London)與西敏市(City of Westminster),分別都具有城市地位。但根據《1997年郡尉職權法案》(Lieutenancies Act 1997),大倫敦與倫敦市(City of London)皆為名義上的「郡」級單位(名譽郡)。
[9:07 am, 02/01/2020] CK (Chun): https://zh.m.wikipedia.org/zh-tw/%E5%80%AB%E6%95%A6%E8%87%AA%E6%B2%BB%E5%B8%82%E9%95%87
[9:10 am, 02/01/2020] CK (Chun): 倫敦行政區是組成大倫敦的32個地方政府區; 每個都由倫敦自治市鎮議會管理。 倫敦各行政區都是根據1963年《倫敦政府法》於1965年4月1日與大倫敦同時創建的,屬於地方政府區域。 十二個被指定為倫敦內區,二十個被指定為倫敦外區。
[9:10 am, 02/01/2020] CK (Chun): 倫敦自治市鎮的人口約為15萬至30萬。 倫敦市區行政區的人口和麵積較小,人口稠密。 倫敦行政區是由前地方政府部門組成的團體創建的。 1987年至1992年之間進行的審查導致自治市鎮邊界發生了一些相對較小的變化。 倫敦自治市議會提供大多數地方政府服務(學校,廢物管理,社會服務,圖書館),而戰略性大倫敦管理局則對整個大倫敦擁有有限的權力。
[9:11 am, 02/01/2020] CK (Chun): 議會於1964年首次當選,並一直擔任影子當局,直到1965年4月1日為止。為了選出議員,每個行政區都分為選舉區,並接受定期審查。 議會選舉每四年舉行一次,最近一次選舉於2018年舉行,下一屆選舉於2022年舉行。倫敦自治市議會的政治組成主要由保守黨,工黨和自由民主黨組成。 28個理事會遵循行政管理的領導人和內閣模式,由哈克尼,劉易舍姆,紐漢姆和塔哈姆雷特斯直接選舉產生的市長組成。 相反,倫敦金融城由倫敦金融城公司和內殿和中殿管轄。
[9:25 am, 02/01/2020] CK (Chun): 好了!說了大半天英國的政制, 看官們開始不耐煩了, 怎麼還未談及不才所定居的倫敦呢? 看官們請莫焦急,不才現在立即把倫敦送進話題! 送上 已經於上文提及, 英國是一個高度權力層層下放的單 一制國家, 這對於倫敦更是如此。
[9:28 am, 02/01/2020] CK (Chun): 好了!說了大半天英國的政制, 看官們開始不耐煩了, 怎麼還未談及不才所定居的倫敦呢? 看官們請莫焦急,不才現在立即把倫敦送進話題! 不才已經於上文提及, 英國是一個高度權力集中,但卻亦同時把權力層層下放的單一制國家,這對於一國之首都的倫敦,更是如此。
[9:30 am, 02/01/2020] CK (Chun): 好了!說了大半天英國的政制, 看官們開始不耐煩了!怎麼還未談及不才所定居的倫敦呢? 看官們請莫焦急,不才現在立即把倫敦放上話題!
不才已經於上文提及, 英國是一個高度權力集中,但卻亦同時把權力層層下放的單一制國家,這對於一國之首都的倫敦,更是如此。
[9:38 am, 02/01/2020] CK (Chun): 倫敦 London , 正式的名稱是 「倫敦自治市」 London borough,其下的「行政地區」Local Authority Districts, that make up Greater London; each is governed by a London borough council.,共32個。靠內的12個加上倫敦市(City of London)統稱內倫敦,靠外的20個統稱外倫敦。
雖然地理位置在大倫敦內而常被誤會,但倫敦市是一個擁有特殊地位的城市,在行政上與大倫敦同等級,並不是倫敦自治市之一。
[9:50 am, 02/01/2020] CK (Chun): 倫敦 London , 正式的名稱是 「倫敦自治市」 London borough,其下的「行政地區」Local Authority Districts,名喚「倫敦自治市鎮」 London Borough Council,一共 32 個。在內圍核心的是12 個,再加上「倫敦市」City of London 和「西敏市」 City of Westminster ,統稱「內倫敦」 Inner London。 而環繞於外圍的 20 個,統稱「外倫敦」Greater London。
雖然地理位置在大倫敦內而常被誤會,但倫敦市是一個擁有特殊地位的城市,在行政上與大倫敦同等級,並不是倫敦自治市之一。
[9:51 am, 02/01/2020] CK (Chun): 倫敦 London , 正式的名稱是 「倫敦自治市」 London borough,其下的「行政地區」Local Authority Districts,名喚「倫敦自治市鎮」 London Borough Council,一共 32 個。在內圍核心的是12 個,再加上「倫敦市」City of London 和「西敏市」 City of Westminster ,統稱「內倫敦」 Inner London。 而環繞於外圍的 20 個,統稱「外倫敦」Greater London。
雖然地理位置在大倫敦內而常被誤會,但倫敦市是一個擁有特殊地位的城市,在行政上與大倫敦同等級,並不是倫敦自治市之一。
[9:51 am, 02/01/2020] CK (Chun): 倫敦 London , 正式的名稱是 「倫敦自治市」 London borough,其下的「行政地區」Local Authority Districts,名喚「倫敦自治市鎮」 London Borough Council,一共 32 個。在內圍核心的是12 個,再加上「倫敦市」City of London 和「西敏市」 City of Westminster ,統稱「內倫敦」 Inner London。 而環繞於外圍的 20 個,統稱「外倫敦」Greater London。
[0:16 pm, 02/01/2020] CK (Chun): 「內倫敦」 奇特之處, 在於它除了核心中的12 個「自治市鎮 」 Borough 之外, 還有兩個「市中之市」, 混淆黑白,迷惑視聽,亦即是「西敏市」City of Westminster 和「倫敦市」 City of London。 雖則它們的地理位置處於內倫敦之內, 面積很小,但卻擁有行政上的特殊地位,與倫敦 London 同一等級,並不是 12個「倫敦自治市」 London borough 之一。
雖然地理位置在大倫敦內而常被誤會,但倫敦市是一個擁有特殊地位的城市,在行政上與大倫敦同等級,並不是倫敦自治市之一。
[0:17 pm, 02/01/2020] CK (Chun): 「內倫敦」 奇特之處, 在於它除了核心中的12 個「自治市鎮 」 Borough 之外, 還有兩個「市中之市」, 混淆黑白,迷惑視聽,亦即是「西敏市」City of Westminster 和「倫敦市」 City of London。 雖則它們的地理位置處於內倫敦之內, 面積很小,但卻擁有行政上的特殊地位,與倫敦 London 同一等級,並不是 12個「倫敦自治市」 London borough 之一。
[0:49 pm, 02/01/2020] CK (Chun): 「內倫敦」 奇特之處, 在於它除了核心中的12 個「自治市鎮 」 Borough 之外, 還有兩個「市中之市」, 混淆黑白,迷惑視聽,亦即是「西敏市」City of Westminster 和「倫敦市」 City of London。 雖則它們的地理位置處於內倫敦之內, 而且面積很小,但卻擁有行政上的特殊地位, 屬於 「市」City 的等級,與倫敦 London 並駕齊驅,並非倫敦「自治市鎮」Borough 之一。而環繞於「內倫敦」外圍的20 個「自治市鎮」 Borough ,則統稱「外倫敦」 Greater London。
[1:35 pm, 03/01/2020] CK (Chun): 還有一點遺,對現在的我, 是非常重要的, 那便是我 對於 才能的來源 了解 棘鳥morning了解
[10:26 pm, 29/12/2019] CK (Chun): 倫敦是英國和英國的首都和最大城市。[7] [8] 倫敦位於英格蘭東南部的泰晤士河上,在通往北海的50英里(80公里)河口的頂端,是兩千年來的主要定居點。 on由羅馬人創立。[9] 倫敦古城倫敦市-面積僅為1.12平方英里(2.9平方公里),俗稱“平方英里”-保留了嚴格遵循中世紀界限的邊界。[10] [11] [12] [13] [ 14] [注1]威斯敏斯特市還是倫敦市內自治市鎮。 大倫敦由倫敦市長和倫敦議會管轄。[15] [注2] [16]
[10:28 pm, 29/12/2019] CK (Chun): 附近的馬恩島,根西島的拜力威克和澤西島的拜力威克都不是英國的一部分,是英國政府的官方附屬物,負責國防和國際事務。[25]
[10:45 pm, 29/12/2019] CK (Chun): 倫敦是英國和英國的首都和最大城市。[7] [8] 倫敦位於英格蘭東南部的泰晤士河上,在通往北海的50英里(80公里)河口的頂端,是兩千年來的主要定居點。 on由羅馬人創立。[9] 倫敦古城倫敦市-面積僅為1.12平方英里(2.9平方公里),俗稱“平方英里”-保留了嚴格遵循中世紀界限的邊界。[10] [11] [12] [13] [ 14] [注1]威斯敏斯特市還是倫敦市內自治市鎮。 大倫敦由倫敦市長和倫敦議會管轄。[15] [注2] [16]
[11:26 pm, 30/12/2019] CK (Chun): Ethnic groups (2011)
87.1% White[note
[11:27 pm, 30/12/2019] CK (Chun): 2019 estimate
Increase 67,545,757[9] (22nd
[9:15 am, 31/12/2019] CK (Chun): 官方承認
地方語言[註 4]
低地蘇格蘭語阿爾斯特蘇格蘭語威爾斯語康和語蘇格蘭蓋爾語愛爾蘭語
[11:42 am, 31/12/2019] CK (Chun): 倫敦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全球城市之一[17] [18] [19],並被稱為世界上最強大,[20]最令人嚮往,[21]最有影響力,[22]最受遊客歡迎,[ 23]最昂貴,[24] [25]創新,[26]可持續發展,[27]最投資友好,[28]和最受歡迎的工作[29]城市。 倫敦對藝術,商業,教育,娛樂,時裝,金融,醫療保健,媒體,專業服務,研究與開發,旅遊和運輸產生了重大影響。[30] [31] 倫敦在300個主要城市的經濟表現中排名26。[32] 它是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33],擁有第五或第六大都市區GDP。[注3] [34] [35] [36] [37] [38] 以國際旅客人數來衡量[39],並且以客運量來衡量是最繁忙的城市機場系統。[40] 它是主要的投資目的地,[41] [42] [43] [44]比任何其他城市接待更多的國際零售商[45] [46]和超高淨值人士[47] [48]。 倫敦的大學是歐洲高等教育機構的最大集中地,[49]擁有一流的機構,例如自然和應用科學方面的倫敦帝國學院,社會科學方面的倫敦經濟學院以及倫敦大學綜合學院 。[50] [51] [52] 2012年,倫敦成為第一個舉辦三屆現代夏季奧運會的城市。[53]
[11:47 am, 31/12/2019] CK (Chun): 倫敦擁有多種多樣的人文和文化,該地區使用300多種語言。[54] 據估計,2018年中的市政人口(相當於大倫敦)為8,908,081,[4]在歐盟中人口最多的城市[55],佔英國人口的13.4%。[56] 倫敦市區是歐盟第二大人口大區,僅次於巴黎,在2011年的人口普查中有9,787,426居民。[57] 倫敦通勤帶內的人口是歐盟人口最多的地區,2016年有14,040,163居民。[注4] [3] [58]倫敦是c以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 1831年至1925年。[59]
[11:49 am, 31/12/2019] CK (Chun): 倫敦有四個世界遺產:倫敦塔; 邱園; 該網站包括威斯敏斯特宮,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和聖瑪格麗特教堂; 以及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在格林威治的歷史住所,定義了本初子午線(0度經度)和格林威治標準時間。[60] 其他地標包括白金漢宮,倫敦眼,皮卡迪利廣場,聖保羅大教堂,塔橋,特拉法加廣場和碎片大廈。 倫敦有許多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和體育賽事。 其中包括大英博物館,國家美術館,自然歷史博物館,泰特現代美術館,大英圖書館和西區劇院。[61] 倫敦地下鐵路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地下鐵路網絡。
[5:35 pm, 31/12/2019] CK (Chun): 倫敦是英國和英國的首都和最大城市。[7] [8] 倫敦位於英格蘭東南部的泰晤士河上,在通往北海的50英里(80公里)河口的頂端,是兩千年來的主要定居點。 on由羅馬人創立。[9] 倫敦古城倫敦市-面積僅為1.12平方英里(2.9平方公里),俗稱“平方英里”-保留了嚴格遵循中世紀界限的邊界。[10] [11] [12] [13] [ 14] [注1]威斯敏斯特市還是倫敦市內自治市鎮。 大倫敦由倫敦市長和倫敦議會管轄。[15] [注2] [16]
[8:42 pm, 31/12/2019] CK (Chun): 英國的政治框架是君主立憲制之下的議會民主,其中君主是國家元首,現任為伊利沙伯二世,而首相是政府首長,現任為約翰遜,行政權由英國政府行使,代表君主並經過君主的同意。立法權授於國會的兩院,上議院和下議院,以及蘇格蘭議會、威爾斯議會和北愛爾蘭議會。司法權獨立於行政和立法機關,最高法庭是英國最高法院。
英國沒有成文的憲法,但憲法慣例(constitutional conventions)具有憲法的作用;各種成文法和普通法共同組成了所謂的英國憲法。
[11:23 pm, 31/12/2019] CK (Chun): 西敏市(英語:City of Westminster)是現在的英國大倫敦地區轄下之一自治市。西敏市的土地向東毗鄰古老的倫敦市,向西則是肯辛頓-切爾西區,而南邊的邊界即是泰晤士河。1965年時《1963年倫敦政府法案(英語:London Government Act 1963)》(London Government Act 1963)實際施行,該法廢除倫敦郡設置大倫敦,於同時一併成立西敏市,並賦予城市地位。
[11:26 pm, 31/12/2019] CK (Chun): 倫敦市[3][4][5][6](英語:City of London),音譯作西堤區,[7]又稱為倫敦城[8][9]和倫敦金融城(市法團使用的官方簡體中文名稱)[10][11],是位於英國倫敦的一個市和郡。自從公元一世紀羅馬人在此殖民起到中世紀,倫敦市一直涵蓋倫敦的大部分,但到今天倫敦的城鎮區域已擴張到遠遠大於倫敦市的地界。[12]倫敦市現在只是大倫敦組合城市區的極小一部分,但仍是倫敦市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倫敦市是大倫敦各區中兩個擁有「城市」地位的區之一:另一個是與其隔鄰的西敏市。
[11:27 pm, 31/12/2019] CK (Chun): 倫敦(英語:London;聆聽i/ˈlʌndən/)[3]是英國首都,也是英國最大的城市[4]以及其構成國英格蘭的首府。位於泰晤士河流域,於公元50年由羅馬人建立,取名為倫蒂尼恩,在此後兩個世紀內為這一地區最重要的定居點之一[5]。倫敦是一座全球領先的世界級城市,是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商業最繁榮、生活水平最高的城市之一,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金融、商業、體育、傳媒、時尚等各方面影響著全世界,是全球化的典範。 倫敦的歷史核心區倫敦城仍舊維持其中世紀的界限,面積1.12平方英里(2.9平方公里),2011年人口為8,072,為全英格蘭最大的城市。自19世紀起,「倫敦」一稱亦用於指稱圍繞這一核心區開發的周圍地帶[6]。這一城區集合構成大倫敦行政區(與倫敦區覆蓋區域相同)[7][8],由倫敦市長及倫敦議會管轄。[9][注 1]
[11:55 pm, 31/12/2019] CK (Chun): 英國有多少個選區?
英國全國目前分成650個所謂的“議會選區”。每個選區有一位下議院議員:
英格蘭:533個選區
蘇格蘭:59個選區
威爾士:40個選區
北愛爾蘭:18個選區
冇錯,華格納嘅歌劇,或馬勒嘅交響曲,都係同傳統嘅古典音樂,例如莫札特、貝多芬嘅作品,別出心裁,大異其趣。華格納叫佢自己嘅歌劇,做「音樂劇」music drama,馬勒就用龐大樂隊,加入人聲合唱,旋律充滿不協和音,冗長複雜難懂,乍聽之下,都唔知係乜嚟嘅。ck起初都係聽到一莫名其妙,一頭霧水。
但係ck一生嘅性格,就係嗰啲人識聽,得我唔識聽咁渣,咁點得㗎?所以誓所以神劈願,點都要聽到識聽為止,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經過多次不斷反覆聆聽,結果進步神速,大功告成,由王國維嘅第一境界,跨進第三境界。
費里尼嘅「八部半」亦係如是,要睇兩三次,甚至三四次,先至睇通曬,費里尼究竟想噏乜,如果欣賞藝術、文學、電影,冇恆心,冇毅力,鍥而不捨咁追尋,終會係一事無成嘅。
英國的確係偉大嘅民族,人權、自由、民主嘅始創之國。使ck有幸身為大英帝國子民,徒步於魂斷藍橋 Waterloo bridge,濯足泰晤士河,顧盼自豪,引以為榮之至。
唔單止邱吉爾,甚至為伊人樹碑立像,萬方尊崇,曾起死回生,復興英國經濟,遠征福克蘭群島,重振日不落國聲威,功在黨國,萬世留芳嘅鐵娘子,樣樣嘢都做得啱,只有一樣嘢錯,就係強徵人頭稅,咁英國人就冇面畀,即刻趕佢落台啦。
英國人係講政治現實,並無偶像崇拜依回事嘅。如果邱吉爾、鐵娘子,不幸生於封建落後嘅中國,咁佢哋就好似毛澤東、習近平咁,終生執政㗎喇。
不知不覺之間,在下已經在倫敦的市郊住了接近一年了。香港人的移民異鄉,無論是定居於美加也好、澳紐也好,絕大多數都是因勢利導,捨疏就親,投靠當地熟悉多年的親
朋戚友,圍爐取暖,聚眾而居。很少會像不才那樣,舉家從親朋密佈的故里,揠苗拽莖,連根拔起,然後移植到一個無親亦無故的異域。於是關心不才的香港親朋,屢屢慰問不才在這裏的生活是否孤立無援,生活苦悶。不才於是以坐擁英中時報「居英妙筆」專欄之便,拾起一支禿筆,略述一下不才在這裏的生活,讓他們略知一點概況。可是在開始敍述本文之前,不才必要先把英國的政治背景及其統治方式,向看官們簡介一下。
英國正式的名稱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
Kingdom,縮寫作 UK ,或「大不列顛」Great Britain,中文則通稱「英國」,是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位於歐洲大陸西北面離海岸不遠之處,由大不列顛島 Island of Great Britain、愛爾蘭島 Island of Ireland 與及一系列細小島嶼組合而成。英國唯一和另外一個國家的陸上國界線,位於北愛爾蘭 Northern Ireland 與愛爾蘭共和國 Republic of Ireland 之間。
英國整個被大西洋所環繞,東臨北海 North Sea,南隣英倫海峽 English Channel,西南偏南為凱爾特海 Celtic sea,與愛爾蘭隔愛爾蘭海峽 Iris channel 相望, 使英國成為世界上第十二長海岸線的國家。該國總面積達24萬2千495 平方公里,為世界面積第 80大的主權國家及歐洲面積第11大的主權國家,人口約6千5百萬人,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僅次於德國的8千1百萬人和法國的6千6百萬人。
在政治制度上,英國是一個「單一議會制君主立憲主權國家」 Unitary Parliamentary
謂「單一」 就是國家祇有統一的現行憲法以及統一的法律體系,國家具有統一的立法、行政、司法系統,國民具有統一的國籍身份。 所謂「君主立憲」Constitutional Monarchy,就是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過立憲,樹立人民主權、限制君主權力、實現民主主義理想。 所謂「議會制」 Parliamentary 就是國家的權力來自國會 Parliament ,而國會的權力來自人民。
在君主立憲制之下,英國的君主是沒有行政權力的國家元首,其下實施行政、立法、司
法三權分立。行政權由英國政府行使,首相是政府首長,獲得君主的授權,代表君主執政。立法權授於國會的兩院,上議院 House of Lords 和下議院 House of Commons ,以及蘇格蘭議會、威爾斯議會和北愛爾蘭議會。司法權獨立於行政和立法機關,最高法庭是英國最高法院 Supreme Court of the United Kingdom。英國沒有一册「成文法」Statutory Law,但歷史上累積的「憲法慣例」Constitutional Conventions 具有憲法的作用,各種「成文法」和「普通法」 Common Law 共同組成了所謂的英國憲法。
在英國,所有法律都得經過上議院和下議院
的通過,唯一例外的是,任何有關徵稅的動議只可以由下議院議決。
上議院大約有 790 名成員,非經由選舉產生,
不代表任何選院的作用,所有由下議院通過的法案,最多衹能於上議院擱置十二個月,但不可駁回,法案最終的通過與否,仍操控在有民意授權的下議院手中。
英國下議院的議席,實行多黨制,其中兩個
最大黨輪流執政,在下議院的辯論中,針鋒相對,互相攻訐。英國兩個最大黨是保守 Conservative Party 和工黨 Labour Party。 保守黨的正式名稱是「保守與統一黨」Conservative and Unionist Party,俗稱「托利」Tory ,是中間偏右政黨,也是英國歷史最悠久的政黨。 工位下議院議員, 選舉方法是 「簡單多數制」 first-past-the-post,亦即是說, 由得票最多者勝出,並不需要過半數的選票。而擁有行政權的中央政府,則必需要由下議院過半數黨派的現任議員組成,再由得勝黨中自選首相及其內閣。換句話說, 包括首相在內,所有政府的閣員, 均必須是背後有民意授權的現任下議議員,方能出任。
在下不說,看官們恐怕有所不知。咱們香港人最為熟悉和最為敬重的末代總督,彭定康
Chris Patten, 雖然貴為保守黨主席,在他的籌劃之下,保守黨在 1992 年大選中意外地勝出。然而諷刺的是,他本人卻在巴斯Bath 選區中落選下議院議員,因而無法入閣。是以首相馬卓安 John Major 別無選擇, 迫於無奈, 負以他末代總督的重任。假若當年彭定康能保住議席的話,以他的高瞻遠矚,雄才偉略,不是出任財政大臣,便是外交大臣。此亦人算不如天算, 形勢比人強!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時也虞?命也乎?
在下不說,看官們恐怕又有所不知。儘管英國在名義上是-個「單一制」國家 Unitary
家。它由四個行政、立法、及司法獨立的「構成國」Constituent Countries 組合而成,包括 英格蘭 England、蘇格蘭 Scotland、 威爾斯 Wales 和 Northern Ireland, 此即所謂 ”聯合”王國 ”United” Kingdom 是也。
除了英格蘭之外,英國位於倫敦西敏市 City
議會 Scottish Parliament,威爾斯是卡迪夫 Cardiff 和威爾斯國民議會National Assembly for Wales、北愛爾蘭是貝爾法斯特 Belfast 和北愛爾蘭議會Northern Ireland Assembly,除了國防、外交,要聽命中央之外,其議會可以自行制定內務法律,
權在民的統治方法, 與咱們炎黃子孫,龍的傳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這種中央集權,無遠弗屆的封建統治方式,正是南轅北轍,各走極端。 英國自1215
年誕生了「大憲章」Magna Carta,限制了皇帝的權力,1265 年成立第個一國會,之後歷經 800 多年歷史的擅遞,不斷的演進和累積,英國的議會制度,遂成為世界上民主制度最為穩健的國家,真不愧是世界民主之母。
大英帝國在1920年代最鼎盛的時期,涵蓋了世界近四分之一的陸地,是歷史上最大的帝國, 擁有「日不落國 」 的江湖雅號。在19世紀,它是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化國家和世界上最大的强國。然而到了20世紀, 卻不幸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英國動員600萬的兵力, 傷者不計其數之餘, 單是陣亡已達70萬之眾, 正是兵疲將敗,死傷枕藉。然而不旋踵
間,又繼而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更使英國元氣大挫, 國庫空虛 。戰後在世界各地民族
無可奈何花落去,追思唯有夢中尋;
往事只能回味,緬懷僅餘唏噓;
夕陽殘照,國運傾頹;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無恨月長圓。
雖則已淪為二等強國,但英國現今仍是一個生活水平極高的發達國家, 正是打鐵還需自
業,逐漸轉型至財務、金融及服務性行業,按國民生產總值 GDP 排名是世界第五大經濟體,按購買力平價計算 PPP 是世界第九大經濟體,在國際上具有相當大的經濟、文化、軍事、科學和政治影響力。它是核武器國家,在世界軍
事開支中排名第六。英國現存的海外領土仍有14 個, 許多前殖民地獨立後,其國家的語言,文化和政治體系中,處處都可以觀察到英國強大的影響力。 香港雖非獨立,而是把主權回歸中國,但其英國文化的深遠影響依然。國際間的語言,仍然是以英語為主。
看官們切莫以為,顧其名思其義,英國的首相便是一國之「首」,是一個高高在上的職位,指揮整個內閣和下議院的行政決策。 實質大錯特錯, 大謬極謬! 所有英國政府制定的政策,都必先需要交由下議院過半數通過, 成為合法的法案, 然後方可正式推行!
亦即是說,首相手上的權力被下議院高度制衡,若過半數被否決,便行不得也哥哥!此亦不才上文所提及,英國政府必須要由贏得 過半數下議院議席的政黨組成的原因。 亦即是說,英國首相,並沒有諸如美國總統般,可以憑藉簽署行政命令 Executive Order,便可以繞過參眾兩院的行政權力。此亦不才之所謂,英國的議會制度,是世界上最穩健的民主制度是也!
說畢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機構,不才便可以繼
看官們道聽途說,耳熟能詳的,這個shire!那個shire !這些怪異的地方名詞。英國的所謂shire,其實就是「郡」 county, 亦即是,這個郡! 那個郡! 那麼看官們便非常熟悉了。咱們鼎鼎大名,新月派現代詩人徐志摩,亦即是著名武俠小說作家金庸的表兄,所譜寫膾炙人口的新詩
我輕輕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的名句,已被勒石置於劍橋大學國王學院 King's College, Cambridge 的園圃。大詩人徐志摩 1928年所遊學的劍橋 Cambridge, 祇要尾巴加上shire,便迅即龍騰虎躍,鯉躍龍門,搖身一變,成為劍橋郡 Cambridgeshire 了!不才請試問何奇之有?有何異可談?
其實所「郡」 County,究其本源, 源至法文 conté, 表示在「伯爵 」Count 的主權下對其領地的管轄權。 當1066年「諾曼人」Normans 征服了英國的時候,就把這個名詞帶到英國。諾曼人為古代歐洲一支民族,起源於丹麥、冰島、挪威等地的海盜,10至11世紀,他們征服了今天法國北部的大片地區,並將該地區稱之為「諾曼第」Normandie, 因此得名。 當諾曼人把 County這個名稱帶入英國的時候,當時居住在英國本土的 「撒克遜人」Saxons, 早已把 shire 這個名稱使用多年,於是便把 Shire 和 County 混合使用,亦即 Shire 就是 County, County 就是 Shire ,無分彼此,互融互通,順手沾來,因利成便,把當地主要城鎮的名字,在尾巴上加上 shire 一詞,便推而廣之,大而化之,成為這個郡的名稱。不才上述的「劍橋郡」 Cambridgeshire,便是脫胎於此。
其實由於歷史及地理上的原因, 英國作為主
果,來龍去脈, 恐怕要看上幾本書才行,不才則敬謝不敏,亦並不知悉英國究有何人,會鑽研這般學問?不才所選擇易於記憶的, 便是全國一共劃分 650 個下議院議席的選區,如此便足夠了! 於淺陋如不才而言,知得太多不單無益,反而有害,把明白人都弄糊塗了!
好了!不才囉嗦了半天英國的政制, 看官們開始不耐煩了!怎麼還未談及不才所定居的倫敦呢? 看官們請莫焦急,不才現在立即把倫敦放上話題!
不才已經於上文提及, 英國是一個權力高度集中,但卻亦同時把權力層層下放的單一制國家,這對於一國之首都的倫敦,更是如此。
「倫敦 」London 既是英國首都,亦是英國最
大的「城市」City,也是4個「構成國」中英格蘭的首府,更是「全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 per capita 最高的行政區,位於英格
自治市鎮」 London Boroughs,由「倫敦自治市鎮理事會」London Borough Councils 管理,每四年選舉一次,是倫敦的主要地方政府,負責運營大多數當地服務,例如學校、社會服務、廢物收集和道路等等民生事務。
在「大倫敦」 Greater London 的行政領域
中,團在核心的 12 個「倫敦自治市鎮」 London Boroughs,再加上「倫敦市」City of London,統稱「內倫敦」 Inner London,包圍在外的20個統稱「外倫敦」Outer London。
看官們務須注意「倫敦市」此名字的混淆不清, 撲朔迷離之處。 「倫敦市」London City 內之「倫敦市」 City of London, 是「倫敦市」 London City 的「市中之市」,中文譯名不但完全一樣, 難分彼此,而且亦同樣具有「城市」 City 級別的行政地位,在行政規劃上彼此平等不二,並無從屬關係。然而前者面積 1,569 平方公里,人口 900多萬,後者則僅有 3平方公里,人口也僅得 9,000 多人,大小懸殊得很。
造成這種在名字混淆不清,撲朔迷離的原因,是因為咱們華人,總不成採用洋鬼子的倒裝文法,把前者翻譯成「倫敦市」 而把後者翻譯成「市倫敦」 這般別扭吧?
何以倫敦有這種「市中之市」的奇妙安排呢?此乃歷史的源流所造成。 早在公元一世紀,羅馬人經已在今天的 City of London 中殖民,直至中世紀,City of London 一直涵蓋倫敦的大部分, 別據鰲頭,獨領風騷,獨具「城市」的地位。然而倫敦經過歷代的發展,它的城鎮區域已擴張到遠遠大於 City of London 的領域, 逐漸取得「城市」City 的地位。然而 City of London 卻沒被降格,令其融入「大倫敦」Greater London 之中, 是以倫敦遂有一大一小,兩市並存的獨特之處。
City of London 現在雖然 祇是大倫敦組合城市區的極小一部分,但卻是倫敦的專業金融商業區,世界第一的全球金融中心,是以具有「倫敦金融城」之稱, 也具有「一平方英里」The Square Mile 的雅號。 在 City of London 這裡,正好是樓群密布、街道狹窄、金書鐵券、 寸土呎金。500多家外國銀行、180多個外國證券交易中心雲集於此, 每天30多萬宗金融交易匯聚其中,與英國歷史悠久的 一眾商業銀行、證券交易所,一起擁擠在經典厚重的古老建築群裡。世界500強的跨國企業之中,有75%在這裡設立分公司或辦事處, 可謂來頭極大,非同小可。
City of London 是大倫敦各區中兩個擁有「城市」City 地位的行政區之一,另一個是與其隔鄰的「西敏市」City of Westminster*〈不花錢的倫敦〉03: 英格蘭銀行博物館,抓金磚 Bank of England Museum* 英格蘭銀行(Bank of England)是英國中央銀行,就是印出馬克吐溫筆下的《百萬英鎊大鈔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 》的那家銀行。銀行裡藏有四十萬塊,每塊重達13公斤金磚,價值一千億英鎊,參觀英格蘭銀行博物館的重頭戲,便是「抓金磚」。 英國嘅「英倫銀行」, 大家唔好睇佢嘅名係「 銀行」,就以為佢無非係英國,眾多銀行之一咁嘅啫, 其實非也 ,佢係並無任何商業營運嘅獨立機構 。 英倫銀行 Bank of England 其實係英國嘅中央銀行, 負責管理英國全國嘅銀行 ,同埋制定英國嘅貨幣政策, 印銀紙,發硬幣,同埋管理黃金。 英倫銀行係1694年成立嘅時候,的確係一間商業銀行,但係自1931年起就已經推行英國財政部嘅政策,並於1946年被收歸國有。 到咗 1997年, 雖然仍然都係由政府全資所有,因係就變咗係一個獨立嘅公共機構。 1992年9月16日黑色星期三, 古惑佬國際金融大鱷索羅斯,突然放空100億以上英鎊,搞到英倫銀行一褲都係,被逼放棄堅守英鎊匯率,退出歐洲外匯機制,英鎊大幅貶值。 經此一役 ,估計索羅斯獲利高達 11億美元, 因此一舉成名 ,聲名大噪 ,在江湖上被封為「 成功隊冧咗英倫銀行嘅超人 」。 其實英倫銀行 係一個旅遊景點, 但係香港冇人識貨, 我CK就物都醒過人啦, 幾十年前我CK第一次去英國,就已經啦啦臨,即刻走去英倫銀行,舉13 公斤重嘅金磚,參觀英國自有史以來發行嘅鈔票同埋硬幣,而且入場睇完全免費㗎 ,咁你都唔去睇吓 ? 英倫銀行自1734年起一直設置在「倫敦市中心」Central London 嘅金融業區「 倫敦市」City of London,嘅「針線街」Threadneedle Street。嗱!如果你哋下次嚟英國 ,必定要去參觀一吓喇! 。*在倫敦遇見非洲大草原:Richmond Park 追鹿去* 若要具體一點地說,Richmond Park大概是紐約中央公園的三倍大,倫敦海德公園的七倍大,換算成足球場的話大概有1204個之多。有人算過,若想要徒步環繞公園一圈,得走上整整12公里大約3小時的路程。 踏入公園的第一步,真的只能用瞠目結舌來形容。這裡根本是非洲大草原啊 ! 除了幾條主要大路外,就是無盡的草原草原與草原。(當然,還有一些樹) 據說自從查理一世(Charles I)在17世紀為了逃避瘟疫跑來這兒,並將Richmond Park改建為皇家狩獵場後,這兒的景緻就沒有太大的變化。儘管公園外的Richmond已經成為倫敦著名的富豪區,豪宅林立有錢人滿街跑,公園卻未曾因此受到影響。無視於外界的物換星移、滄海桑田,Richmond Park還是維持著原始的樣貌,僅有幾條供車子行駛的柏油路提醒著我們這裡還是倫敦,還是那個繁華的都市。在公園內,所有的社會階層、身份頭銜都不管用。在Richmond裡頭,放養的650頭歐洲赤鹿(Red Deer)與黃鹿(Fallow Deer)才是老大! 眾所周知,CK所居住的「居英陋室」Cedars Court的街尾,便是舉世馳名的 Richmond Park,其中一個的入口。 現在正值 十月初, 恰好便是居於公園內野生鹿群, 春情發動的求偶期開始。 皇家公園已向父母發出警告,要求他們在求偶季節停止與鹿合影,以免對兒童造成傷害。 *從現在起到11月,當雄鹿們咆哮並與其它雄鹿以角互撞,以爭奪勝負時,將有超過1000隻紅鹿和黇鹿,充斥著睾丸激素和腎上腺素,以使它們能夠吸引盡可能多的雌鹿。* Richmond Park 助理公園經理亞當·柯蒂斯(Adam Curtis)說:“這些事件幾乎完全是在人們無視我們的50米規則並過於接近時發生的。” 柯蒂斯先生繼續說:“一年中的任何時候接近野鹿都是不明智的,而在雄鹿求偶的季節,這是非常危險的。 “將自己,孩子或狗放在帶有銳利鹿角的350磅的鹿前面,這是極度危險的。 “受到以每小時30英里全速的雄鹿的撞擊,相當於被一輛電單車撞到。” [30/11, 2:18 pm] Kong Man Ying: 倫敦橋恐襲 ,4個持槍警捉一扒在地上犯人,仲要行刑式 兩槍監生打死!快靚正! [30/11, 7:58 pm] C K Wong: 我CK想補充幾句。 首先, 所有在英國街道上巡邏嘅警員同埋警車,均沒有 裝配手槍。 持槍特警 均部署在各地不同支部, 候命出動。 當持槍特警趕到現場時, 發現兇徒身上穿有 炸彈背心, 如果引爆, 不但圍捕者一鑊熟, 連橋都會炸冧, 所以急忙連開兩槍,把兇徒擊斃, 不過事後發覺, 背心上並無 炸彈。 兇徒係曾犯恐襲罪而入獄嘅穆斯林。 CK對該 「倫敦橋」並不陌生, 因為行幾步向南岸,就係名震天下 嘅 「波羅市集」。 該市集係 一個 非常 龐大有上蓋 嘅 世界美食中心, 裏面聚集幾十個國家嘅食品, 令人 增廣見聞 ,大開眼界 , 不過除咗三幾個有座位嘅餐廳之外, 全部都係一個個檔口, 買咗之後要企喺度食嘅! CK覺得 最特別嘅 嗰一檔,就係備有各類生蠔, 特別係 你未必見過 ,成六七吋長 嘅珍寶生蠔, 類似北海道嗰隻 生煎原隻帶子, 同埋 生劏即食海膽 刺身。嗰啲海膽肉 係深啡色, 味道苦苦哋, 同日本黃色同埋極鮮甜嗰啲, 係唔同品種。 最特別嘅一檔, 就係獲得正式頒獎, 號稱全英國最好食嘅炸魚薯條, 一般食店賣六七磅, 佢就賣十二磅, 但係食落, 覺得唔係咁巴閉, 冇咩特別之處, 仲係要企喺度食㖭喎! 如果你哋嚟開倫敦, 就一定要嚟呢個菠蘿市集 見識下 ,千祈唔好走雞呀! [30/11, 7:58 pm] C K Wong: Eldie 已經暢遊沖繩, 不妨 諗下 嚟英國 玩下, 特別推 介 內有 500多隻野生鹿 嘅 Richmond Park, 同埋呢個波羅市集。 *【遊倫敦必去市集 Borough Market 攻略:2019 最人氣必食小店冠亞季】* 去慣倫敦,或者準備漫遊英國的朋友,一定不會對倫敦必逛的 Borough Market 波羅市集感到陌生!Borough Market 被評為全球十大必逛市集,市集控豈能錯過?它也是我在英國留學時,最喜愛的市集,沒有之一。重遊故地,馬上為大家 update 最新情報:波羅市集現時最強人氣的必吃朝聖熱店! *1/ 即開即食 新鮮生蠔迷注意* 波羅市場裡,最少有 3家即開生蠔店。大熱之一是倫敦控耳熟能詳的 Richard Haward's Oysters,台灣人做老闆,我在留學時也常常惠顧。今次,我試試另一家,Dorset Oyster Bar,除了生蠔,還有即開車厘蜆(£2/隻)、即叫即燒鐵板海鮮等。 生蠔來自英倫海峽的普爾港水域,少了一份坐十幾個小時長途飛機的「舟車勞頓」,肉質新鮮、爽脆、「醒神」,蠔味清甜。Size 分小(£1/隻)、中(£2/隻),以及巨大(£3/隻),即 HKD$10-30。 *2/ 人氣新貴 排長龍手製意大利麵* 第二個推介是僅開業 2年多,已經令波羅市集門外大排長龍的意大利餐廳 Padella。意大利文Padella,意思指平底鍋。Padella 的兩位老闆兼大廚,曾在 Jamie Oliver 旗下餐廳工作,早已成為行內意大利菜生招牌。 他倆毅然創業開設 Padella,打著「Best Cheap Eat」的旗號:餐牌內全部食物售價低於 £10,碟碟意大利麵新鮮手製,現叫現做。開業不久,好評如潮,被媒體譽為全英國最佳食肆 100強,以及 No.1 Cheap Eat for Under a Tenner(£10)。 *3/ 香噴噴忌廉蘑菇意大利飯* 如果「排長龍」不是你杯茶,第三個推介可能更適合你。同樣是市集新星,Turnips 主打香噴噴現炒新鮮蘑菇忌廉意大利飯、炒蘑菇,不同款色自家雜菌,配上迷迭香、羅勒葉、橄欖油、香滑忌廉、牛油,以及不同新鮮香草調味,垂涎三尺、香氣撲鼻。 米飯選用有機珍珠古麥米,口感似燕麥,很有嚼勁,出奇配合,甚有驚喜!每份售價 £7,約 HKD$70。 *4/ 遊覽資訊* 如何前往波羅市場最方便?乘坐倫敦地下鐵 Underground,坐黑色線 Northern Line,在 London Bridge 站落車,一出閘就見到 Borough Market。 Borough Market 波羅市集 地址:8 Southwark St, London SE1 1TL, UK 開放時間 星期一至五:10am - 5pm 星期六:8am - 5pm 星期日:休息
https://chenhen2013.pixnet.net/blog/post/460916282
https://photos.google.com/share/AF1QipOKepybX3azOur3cvUlNB7-20k447_sx6O0-EmbSf_DVqqm_xlnLulqr6HY-dJd7A?key=OUlDVHBkQ2c1dW5La1BCdFJnRGtBYTN5OHFHejFn
http://www.etnet.com.hk/mobile/tc/diva/travel/thebackpacker/38351
https://photos.google.com/share/AF1QipPX3ZMQa-E3jEjZ5q1l6JeQOZNw0eyJi4Z8IWMHbFo2I-iTYDp0TI9dzERwjvg6Tw?key=UDhpWDVjcDNsYUdqOURPVjdIWnFKX0luQVRWUUxR
Subscribe to Posts [Atom]